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对高丽的战前准备,经济制裁,小孩想要了怎么办,执笔见春秋,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后来东突厥被灭,契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唐的附属国。????目前的契丹首领是李窟哥,他是亲唐分子,对大唐,对李世民尤为崇拜,毕竟他是亲眼见证强大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灭亡在了大唐手里。</p>
这两年李窟哥已经不满足仅仅只是册封了,一直上书请求大唐加强对契丹的管理,请求大唐在契丹直接设立官署等事宜。</p>
“好。”</p>
对于这些提议,李世民欣然接受。</p>
接下来的议事,便是谈论对高丽的战前准备。</p>
大唐分十道。</p>
临近高丽的主要是河北道。</p>
筹集兵力,需要调动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三大地区的折冲府府兵。</p>
各地调动多少,路线的安排,这都是要事先商量好的。</p>
包括粮仓,辎重,还有民夫的安排。</p>
十五万兵力,调动的民夫数量,需要数十万之多,至少不会低于三十万。</p>
这些民夫主要是用来保障后勤补给,包括运输物资,修建工事。</p>
但凡战争开启,大规模的调动民夫,必然是要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p>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只要有战争的发动,文官们都会跳出来进行反对。</p>
因为战争对于执政的文官们来说,感受最为清晰。</p>
所以战争进行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秋收之后。</p>
包括这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的时间点,也是在今年的秋收后安排。</p>
一来是刚刚进行过秋收,粮食充足,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战争。</p>
二来大规模征调民夫,不会过于影响到百姓的家庭状况,能把损失降低。</p>
王朝时代的大规模战争,都是在秋天发生。</p>
沙场秋点兵便是这么来的。</p>
当然,一次君臣议会,自然不能完全把战争准备做好。</p>
定下基调后,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个尚书左右仆射,就会把要求下达六部,传达河北,河东,河南三道地区。</p>
六部这边进行安排,三道地区的各州刺史,也要提前进行准备,人员统计,然后再上报文书。</p>
来来回回的安排和准备,少说也是两三个月了。</p>
此后还要进行军事将领的任命,军事行动的估算,战略目的商议。</p>
再到后面府兵也是要进行操练的,大部分折冲府的府兵,都是轮值,战前操练必不可少。</p>
如此持续到九月深秋时节,天气较为凉爽,适合行军作战,士兵长途跋涉的体力消耗相对较少,就能发动战争了。</p>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p>
小规模的战争就不需要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几个折冲府就能搞定。</p>
对高丽发动的算是国战了。</p>
十五万兵力,放在历史上,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实际上不管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真正的大战了。</p>
很多号称五十万兵力,百万兵力的战争,实际上真正作战的士兵就几万人,甚至不到十万人规模。</p>
听起来挺唬人的,虽说人数可能差不多,然而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民夫来着。</p>
当然,要说兵力最为凶猛的,还是属隋炀帝。</p>
他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另外征调了民夫二百万人,总计三百多万的人口数目去攻打高丽。</p>
如果不是脑子进水,给前边将领说高丽如果投降,就停止进攻这样的蠢事,高丽早就被一波团灭了,最后活生生给自己拖死。</p>
第一次攻打高丽的隋朝将领,恐怕最是能体会到后边宋朝岳飞的感受。</p>
我都要灭国了,你让我停。</p>
当然,或许这里头,有隋炀帝故意要消耗世家兵力的想法,但总归是给自己玩脱了。</p>
李承乾回到东宫。</p>
太子妃苏玉儿就来告诉,工匠们已经制作好了三十块沙盘。</p>
“殿下,先前陛下说过,沙盘做好后,给魏王也送一块过去。”</p>
苏玉儿其实是不想送的,但却没有办法。</p>
李承乾呵呵一笑:“急什么,不送。”</p>
“可是陛下那边,殿下如何交代。”苏玉儿有些担心,她感觉这段时间,殿下跟陛下的关系融洽,不想又闹出矛盾。</p>
“过了元宵佳节再说吧,左右现在也不须把沙盘送到讲武堂。”</p>
李承乾可没打算这么轻易就给魏王送去,这玩意送给魏王,跟资敌有什么区别。</p>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魏王自个用不上,肯定会拿去给世家。</p>
“让苏定方将军来东宫一趟。”李承乾对内侍文忠吩咐道。</p>
“是,殿下。”</p>
对于李承乾来说,苏定方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心腹大将。</p>
侯君集虽然也是真正的太子党人,但他的情况不同。</p>
倒不是说侯君集背叛二凤追随自己,李承乾瞧不上,而是侯君集对于李承乾来说,更多的是属于合作关系。</p>
况且本身侯君集的功劳太高了,这次对高丽的战争之后,侯君集的军中声望必然又会上升一个极大的台阶。</p>
继灭吐谷浑,高昌后,达成灭三国的成就。</p>
李承乾还要防着侯君集一点,毕竟他当初私吞了高昌国国库,这次会不会再次私吞高丽国库也是个问题。</p>
战略目标上,李承乾征讨高丽后返回,是要同步对河东地区的五姓七望进行清扫的。</p>
如果侯君集不配合行事,李承乾就要实行夺权。</p>
毕竟侯君集的政治目标,是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权势,而不是跟世家作对。</p>
到了那个时候,李承乾必须要强势掌控整个军队,跟侯君集爆发矛盾在所难免。</p>
这个情况,也是要提前进行统筹安排的。</p>
十五万大军,必须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河北,河南地区世家的清扫。</p>
从而将自身的声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p>
苏定方这个时候,就显得很关键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