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恶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欲占春闱登科举,将北伐进行到底,陈恶禅,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欲占春闱登科举

朱熹给刘淮出的主意很简单。</p>

那就是打压曲阜孔氏,同时捧起儒学。</p>

天下士子真的担心孔家这几个老头下场如何吗?</p>

开什么玩笑?</p>

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前途,是能不能当官,是寒窗苦读十几年后,会不会被一脚踹出科举场。</p>

所以要安抚士子很简单。</p>

给他们当官的机会就可以了。</p>

至于怎么给,那自然就是要科举了。</p>

难道还要‘举孝廉’不成?复兴大汉也不是这么个复兴法啊!</p>

可关键在于,此时山东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势力,理论上还是宋国的臣属,你这么干是不是太不给宋国面子了?</p>

对于刘淮的忧虑,朱熹这名在宋国官场中厮混过一圈的大儒嗤之以鼻。</p>

首先,刘淮留在北地是要抗金的,是要打胜仗的。</p>

可只要打了胜仗,自然就会有人依附,自然就会收复故土,自然就会有地方官员大户百姓前来投奔,势力只能越来越大。</p>

早晚得受宋国的猜忌,这是免不了的。</p>

与其等到除虞允文之外的宋国高官反应过来,前来打压山东,还不如趁着如今双方处于蜜月期的时候,多搞一点好处。</p>

其次,宋国的官僚系统反应十分缓慢,不会出现刘淮所担心的,今天宣布乡试的消息,明日赵宋官家与宰执就已经知晓,后日就会发动反制措施。</p>

更何况宋国朝廷之中主战派与主和派斗得不可开交,作为主战派的一把尖刀,刘淮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北伐中原的局势,乃至于关系着各个主战派官员的官位。</p>

在这种情况下,刘淮哪怕有些错误乃至于僭越,都会有人遮掩的。</p>

即便瞒不过虞允文这些人,也可以在表面上作敷衍。</p>

最后,就是山东人才选拔处于十分畸形的状态,如果不趁着船小好调头的时候予以改正,指不定之后还会出什么幺蛾子。</p>

汉军文武中,武人自不必用多说,大部分都是起义军大浪淘沙活下来的,还有小部分是宋军或者投降的金军。</p>

汉军之中也有完整的赏赐与晋升体系。</p>

这些人无论能力还是忠诚都没有问题,而且也算是符合这个时代武人提拔传统。</p>

但是文臣就有大问题了。</p>

现在山东官吏大约分为两个部分。</p>

一部分是刘淮的节度府与魏胜的元帅府官吏,相当于中枢官员。</p>

一部分是地方官员,包括知州、通判、知县、县丞在内的正规官员体系。</p>

这些官员来源方面十分驳杂,</p>

有陆游、张孝祥、徐宗偃、朱熹等来出身宋国的官员;</p>

还有何伯求、崔蛤蟆、张丑等地方豪强;</p>

还有如同罗谷子、高敞等山东本地出身的官吏;</p>

甚至还有李通、梁肃、梁球这般金国尚书宰执一级人物。</p>

但这些大部分都是主动来投靠,在刘淮眼前过了一遍,历经考验,方才能登上高位。</p>

但关键在于,刘淮又不是百目天王,哪里能把所有人都看在眼前了呢?</p>

随着收复失地,现在山东两路近二十个州府,百多个县,县一级的官吏刘淮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管了,即便山东如今实行二元政治,有魏胜这个理论上的义军最高领导人协助拍板,却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p>

如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吏与官之间的隔阂不存在了,为了补充地方官员,有政绩的吏员跨过了那条线,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迅速引起了正统士大夫的侧目。</p>

小吏之所以能在地方办成事,大多数是地方强力人士,黑白两道通吃,家里还能有些家资,甚至还会有及时雨般的人物。</p>

这种人让他们当地方主官是会出大事的。</p>

而且凭借封建时代的行政考核手段,也很难覆盖到吏员这种程度。</p>

科举大家同一张卷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能有个评判标准。</p>

小吏干的好不好,还不是上级一句话的事情吗?</p>

得,又回到举孝廉上面了。</p>

小吏当上官员之后,再反哺家族,重新再复刻前路,直到地方上盘根错节,从寒门变成豪强,再成为世家。</p>

到时候再造出一个四世三公来就搞笑了。</p>

哪怕现在有许多人都已经认可了刘淮的野心,因为他的胜利想要从明里暗里推一把,但兴复汉室可不是将汉朝的制度全都照搬回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亮剑金陵十三钗

千斤顶

高中毕业就出道

陶良辰

抽象派影帝

爱喝陈醋

屠龙倚天前传

金庚辛

我顶级背景,你们还敢欺负我?

开心点小狐狸

万毒天图

落叶挽不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