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直奔江东
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直奔江东,楼梯间的秘密修月亮的猫,臊眉耷目,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直奔江东
樊城之中,当天晚上,刘表设下宴席,招待刘翊。</p>
席间刘表喝了很多酒,似乎有些微醺。</p>
喝完酒后,天色已经黑了,刘表借着酒劲,相请刘翊去他的书房,说是有事要谈。</p>
来到了书房,两人在桌案前坐定,刘表挺直了腰背,显得异常的清醒精神,和他适才在席间的状态截然不同。</p>
刘翊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掂量。</p>
这是找自己要说法来了。</p>
刘表给刘翊倒了一卮清水,刚要开口,刘翊却先道:“今日白间在城门之事,那些西凉军头突然说要随我前往江东平叛,实在是出乎预料,难道今日这事是伯父特意安排的?”</p>
刘表的眼角略微一抽。</p>
这怎么我还没说话,你却反倒来问我?</p>
不是应该我来问:这事是不是你安排的吗?</p>
“非老夫所安排。”</p>
刘翊恍然的点了点头:“既非伯父安排,那想来是他们自己的主意了。”</p>
刘表舔了舔嘴唇。</p>
他们自己的主意?</p>
就这些边郡鄙陋之徒,他们有这脑子?</p>
“唉,贤侄啊,我荆州这些年来,虽未被战乱波及,各郡也算富裕,但终归地处南境,缺少战马,一旦面对北方的骑兵强敌,终难抵也。”</p>
刘翊拱手道:“我很理解伯父的苦楚,不过那些西凉兵既有心报国,伯父与我身为朝中股肱,终是不好阻拦,还是要给他们一个恕罪的机会的。”</p>
刘表叹息道:“虽为大义,然大义之后,贤侄儿终归要给老夫个说法才是。”</p>
刘翊笑道:“这是当然,这支西凉军既已归顺伯父,那自然就是伯父之兵,再说了,他们就是没归顺伯父,伯父依然有节制他们的权力。”</p>
“我知伯父得朝廷恩典,授予镇南将军,假节,总摄南境诸军,待扬州之战结束,伯父自将西凉军召回,小侄焉敢阻拦,这支兵马……算我借的!”</p>
刘表闻言,眼睛顿时一亮。</p>
“借的?”</p>
“借的!”</p>
“此言当真?”</p>
“当真!”</p>
“好。”</p>
刘表伸手一拍桌案:“贤侄出身东莱刘氏,望族出身,需知黄金百斤,不如一诺!”</p>
“老夫明日,可是会当着我荆州诸官还有你随军的校尉司马们明言此事的!”</p>
刘翊笑道:“理该如此,伯父若不放心,亦可往西凉军中,安插荆州将官,以为监视。”</p>
听刘翊这般说了,刘表在一瞬间有些恍惚。</p>
难道说,老夫真的对这孩子有些误解?</p>
此事他果真不是主谋?而是那西凉军头当真是有悔改之心,从征报国。</p>
但很快,刘表还是将这个念头从脑中踢了出去。</p>
不论西凉军如何,老夫必须得做好该做的!</p>
“如此,老夫可就给凉州军士委任主将了?”</p>
“可也!”</p>
话说到这,刘表的心情好了大半,对眼前这个听话的侄儿,好感度也蹭蹭的往上涨。</p>
他举起手中的酒卮,道:“贤侄,扬州征伐不易,袁术势大,孙策又是狠厉之人,一路还需小心。”</p>
“多谢伯父提点,前路虽凶险,但小侄儿为了陛下,为了汉室,虽死,义无反顾……纵是难赢袁,孙……可哪怕在死前,多拼掉他们一些人马,小侄也心甘情愿。”</p>
这话,刘表属实是爱听。</p>
……</p>
出了刘表的书房,返回馆驿,正看见张既在门口等待自己。</p>
刘翊今天也喝了不少酒,虽然未醉,但头一直迷迷糊糊的,适才也是在强打着精神应对刘表。</p>
见张既在馆驿门口等待自己,刘翊低声问道:“是蜀郡的甘宁有消息了?”</p>
“是,按照将军的吩咐,我派人往甘宁的屯兵之地走了一趟,表达了将军的求才若渴之心。”</p>
刘翊忙道:“效果如何?”</p>
张既道:“这个阶段,可谓正得其时,甘宁叛逃出蜀,来荆州求存,怎奈刘表自觉乃清流高雅之士,不甚瞧得起他,他心中深觉不满,将军这时候以朝廷的名义征辟他,他欣喜异常,允诺愿意随将军同往江东,助将军一臂之力。”</p>
刘翊笑道:“如此最好,不过此刻刘表敏感,不可使甘宁与我等同行。”</p>
张既道:“将军放心,此事我已与甘宁说过,他回头会自谏于刘景升,往江夏黄祖处戍边,等我们与甘宁都到了江夏,这个中诸事,就非刘景升所能算也。”</p>
“妙哉。”</p>
……</p>
随后,刘翊与张既一同走进了县内馆驿。</p>
只因今日要与刘表饮宴,时辰太晚,不能与将士们同宿,故而刘翊破例在馆驿安歇。</p>
好几个月了,好像第一次未睡在军营中。</p>
躺在柔软的床榻上,刘翊第一次觉得……有屋有床,居然是这般美妙的事情。</p>
他迷迷糊糊的眼瞅要睡过去,突然就听有人急切的在房门外叫。</p>
“少君,少君……在吗?”</p>
刘翊的侍卫试图阻止,但还是让那声音唤醒了刘翊。</p>
刘翊揉眼起身推开房门,除了两名为他守夜的锐士之外,还有邹氏正焦急的站在房门之外。</p>
蔡琰和邹氏也被按时安置在馆驿,毕竟是女子,让他们住在这,比在军营舒服些。</p>
“不得对夫人无礼。”</p>
刘翊让两名侍卫退下,随后问道:“夫人深夜来此,不知何事?”</p>
邹氏的声音里,似乎都有了哭腔。</p>
“少君,你快来看看,昭姬今日进城之后便高热恶寒,请了樊城中的医者开药,吃了两幅,都未曾见效,人已昏厥了!”</p>
“嗯?”</p>
刘翊的酒瞬时醒了,他急声道:“怎会突然高热?”</p>
邹氏急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许是水土不服,昭姬毕竟是北方人,骤然来了南方,又是汉江边,许是受不了。”</p>
“领我去看。”</p>
刘翊随着邹氏来到了蔡琰的床榻边,娇美的蔡琰双颊绯红,双眸微闭,一起一伏的喘着粗气,秀眉紧蹙,唇中的呼吸似有些空洞。</p>
刘翊又伸手搭在蔡琰的手腕上,替她切了切脉。</p>
别以为他是装模作样,他多少是真懂些。</p>
东汉末年的士族子弟,普遍文武双全,懂天文知地理,多也懂些配药养生之方。</p>
毕竟,这年头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医者,真得了急症,大多是自家人治自家人。</p>
“拿冷巾给她敷上,少时便换,得勤换。”</p>
刘翊吩咐邹氏,然后出门招呼侍卫,道:“去县署中要些药材,按我说的药材要。”</p>
“喏。”</p>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p>
侍卫闻言有些散瞳,一脸懵的看着刘翊。</p>
刘翊叹了口气,改口道:“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p>
“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