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章 东进磨难,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北城二千,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月前,刘继隆便将城内二十余名直白编为扫盲队,让他们对城内常驻的五百兵卒开始扫盲。</p>

直白们都出身豪强,自然知道如何学习官话,其中音韵也都十分了解。</p>

尽管不知道此时的大唐是否还在使用当年的河洛音,但只要把河洛音说好,基本的交流就不成问题。</p>

“我向刺史写过信,但刺史说张掖的直白都不够用,让我暂时等着。”</p>

刘继隆十分无奈,这个年头科举制还没有彻底完善,而且河西的豪强子弟相比较需要管理的人口来说太少,便是张淮深也找不出那么多直白给刘继隆。</p>

张淮深让他暂时等着,其实也就是没有,想要直白只能自己找。</p>

不过就刘继隆的背景,他是找不到什么懂文识字的人了,只能自己训练自己用。</p>

山丹的直白都被他花钱拉拢了,况且他们也是不受本家看重的子弟,跟着他刘继隆更有前途些,所以并不抗拒教书育人的工作。</p>

只是相比较军营里的那五百兵卒,他们更愿意教育懵懂的孩童。</p>

然而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给他们教育孩童,他需要的是一两年就能用的人。</p>

孩童虽然学得快,但毕竟经历太少,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让人利用。</p>

短期内,刘继隆是不打算教育太多孩童,他要等到兵卒的家属和烈属迁徙山丹后,把这些孩童集合起来,自己亲自教导。</p>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担心这批孩童在教育上受他人影响。</p>

况且山丹的资源不多,培养一个孩童从目不识丁到懂文识字所消耗的资源太多,刘继隆可消耗不起。</p>

军队扫盲只需要让兵卒知道军令含义就行,但孩童却要在日后成为刘继隆治理地方的根本,二者所需资源不可同日而语。</p>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与崔恕返回了山丹城内。</p>

秋收过后,城内两千余百姓都被刘继隆安排了工作。</p>

男人在城外疏通土壑、水渠,检查水车情况,并趁着枯水季高筑堤坝,收集牛羊粪便与野草、树根焚毁堆肥。</p>

女人们则是在城内处理今年所收获的麻杆,制作冬衣。</p>

制作麻布的流程十分麻烦,将麻杆收割后,还需要晒干、浸泡、剥皮、晒麻皮等步骤,然后麻皮撕成线,经过手搓、浸水、煮麻线等工序,才能进行织布。</p>

棉花虽然在一百年前就传入东方,但由于此时的棉花籽多而棉绒少,故此只在西域和海南等地方有部分种植。</p>

由于西域比较动乱,所以并没有人对传入的棉花进行选育,更没有合适棉花的棉纺技术。</p>

正因如此,眼下百姓的冬衣,主要还是麻布填充芦絮来御寒。</p>

只有少量的富贵人家,才能穿的上绢布、绸缎与羊绒、羽绒缝制的棉衣。</p>

当然,河西并不缺羔羊,因此百姓的冬衣是可以填充羊绒的,只是处理羊绒比较费时间罢了。</p>

“城内的冬衣缝制如何了?”</p>

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刘继隆对身旁的崔恕发出询问,崔恕也解释起来。</p>

“山丹没有被战事耽搁太久,如今已经缝制八千余件冬衣,估计月末前就能给城内所有百姓缝制三套冬衣。”</p>

“不过张掖那边有政令,我们这边这个月得运四千件冬衣过去。”</p>

“另外,张刺史也令我们给城外的尚婢婢他们送去一千五百余件冬衣,这一前一后便是五千五百多件。”</p>

“这五千五百件里,还有三百件是细麻衣,消耗麻布较多。”</p>

闻言,刘继隆询问道:“这城外麻地有多少,每年产出多少,如今库存多少,还能织多少件衣裳?”</p>

面对询问,崔恕不急不慢的在马背上作揖交代:</p>

“城外麻地有三千二百余亩,每亩麻地每年能收两批麻,每批产出二十余斤麻。”</p>

“今年秋收,府库仅收上来送往张掖,相信刺史也会同意的。”</p>

刘继隆说罢,崔恕也自然作揖应下。</p>

二人在闲聊中不知不觉来到了衙门门口,熟练翻身下马后往城内走去。</p>

来到正堂的时候,崔恕似乎想起什么,突然对刘继隆作揖道:</p>

“对了果毅,听闻张长史准备在节度使收复伊州后率精骑前往丰州,准备向长安送上十州图籍。”</p>

“张长史?”刘继隆愣了,随后才反应过来崔恕说的是张淮深的父亲张议潭。</p>

面对这条消息,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p>

按照历史,张议潭此去便再也回不来了,被他寄予希望的张淮深也将在几十年后落得身首异处,满门不存的凄惨下场。</p>

每每想起这里,刘继隆脑中便不免浮现张淮深那意气风发的身影。</p>

二人相交莫逆,刘继隆自然不会让张淮深落得历史上那般凄惨下场,可张议潭……</p>

刘继隆在心底叹了声气,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在河西之中有了份量,但比起沙州的那群豪强,终归是人微言轻。</p>

张议潭这件事他阻止不了也不能阻止,因为张议潭不在长安为质,唐宣宗便不会相信他们。</p>

于情于理,为质长安的人选都应该是张议潭。</p>

“果毅…果毅?”</p>

崔恕见刘继隆久久不说话,不免小声提醒起来。</p>

刘继隆被他的呼唤声叫醒,脸上挂上一抹苦涩:“看来我们又要和回鹘这帮猪犬议和了。”</p>

“嗯,毕竟形势如此,只能拉拢他们。”崔恕也点了点头。</p>

“好了,说说城外的水利吧……”</p>

刘继隆深吸一口气,将话题改换到了别的问题上。</p>

与此同时,距山丹近千里外的一处草原上,正在爆发着血与火的争斗。</p>

“杀!”</p>

“胡贼娘!”</p>

“胡杂……”</p>

嘈杂的骂声与兵器碰撞的铮铮之声吵醒了昏暗空间内的一名汉子,他身材消瘦,目光浑浊,上身无衣衫遮蔽,满是伤口。</p>

在他身旁,还有另外七八名受伤严重的汉子,只可惜他们受伤太重,根本说不出话来。</p>

“遇袭了吗……”</p>

披散头发的那汉子勉强撑起身体,浑浊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帐帘。</p>

明明近在咫尺,可他们却被关在木牢之中,触之不及。</p>

渐渐地,那厮杀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靠近。</p>

“高押牙……”</p>

躺在地上的一人虚弱着开口,勉强挤出笑容。</p>

随着那披散头发的汉子看向他,他望着帐顶恍惚道:“若是又被掠走,你便动手给我个痛快吧……”</p>

“这日子,我过不下去了。”</p>

“不行!”被称呼高押牙的男人跪下抓住此人的手:“全贞,我们不能死,哪怕就是苟且的活着也不能死。”</p>

“沙州还在等着我们,长安还在等着我们,刺史还在等着我们!”</p>

他一连说了许多地方,四周躺着宛若尸体的几人在听到这些地方时,都提起了一口气,勉强抽动了一下身体,证明着自己还没死去。</p>

“去不了了,我感觉我快死了……”全贞气短,严重的伤势已经让他精神恍惚。</p>

帐外的厮杀声越来越大,全贞的手也渐渐无力,最终从高押牙手中垂下。</p>

“全贞!!”高押牙泣不成声,抱紧了自家兄弟的身体。</p>

“高押牙!!”</p>

几乎在同一时间,木牢的帐帘被掀开,一个身着明亮扎甲的汉子叫嚷着冲入帐内。</p>

不等众人反应,他一锤砸断了木牢的木锁,单膝下跪作揖。</p>

“丰州天德军队头李赟救人来迟,让高押牙你们受苦了!!”</p>

汉子声音惭愧,可他却叫醒了众人。</p>

“丰州……”</p>

“天德军……”</p>

几人眼神渐渐明亮起来,哪怕伤势再重,他们都挣扎着站了起来,即便摇摇欲坠。</p>

高押牙看着眼前的李赟,眼底的泪水不知是悲伤全贞的牺牲,还是因为得救而喜极而泣。</p>

“全贞,大唐……大唐来救我们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季先生的心头宝(1V1)

正新鸡排

糙汉的心肝儿黛妃1v1小说

烧了点开水

大肚涨奶挺着大肚子要生了笔趣阁

九月闲鱼歌

小三养成记(高干)

年年有肉

老公让我把B扒开他日

惜无纵我

小说《上门女婿》全文阅读

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