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嘴脸反复,教授女儿的婚恋问题,北城二千,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嘴脸反复
“哈哈哈哈……”</p>
正堂内,拓跋怀光闻言大笑:“刘继隆是犯了疯病?我凭什么让出鄯州?”</p>
“别的不说,鄯州的十余万亩耕地能产出多少粮食,还有这坚固的鄯州城,又需要多少钱粮?”</p>
“刘继隆是犯了疯病吧,派你过来说胡话?!”</p>
拓跋怀光嘲笑着刘继隆与崔恕,而崔恕却面色平静,目光平淡的看着拓跋怀光。</p>
渐渐地,拓跋怀光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发现崔恕是认真的。</p>
眼见拓跋怀光停下嘲笑,崔恕这才不紧不慢道:</p>
“我家节帅说了,鄯廓二州他是必然要收复的。”</p>
“若是您与尚节度使愿意让出鄯廓二州,他可以准许你们带着番众和牧群迁徙。”</p>
“届时,您将得到扶持,成为吐谷浑数十万番众之主,而尚节度使将得到多麦与维西之地。”</p>
“若是二位不愿意,我家节帅也不会着急,因为我陇右上万精兵更愿意亲手来取!”</p>
他的声音不紧不慢,却颇具威胁。</p>
几名番将哑然,拓跋怀光却目光阴狠:“当初论恐热带着十几万人来进攻鄯城都被我击退了,你们这点人算什么?”</p>
面对他的威胁,崔恕脸色如常,仿佛看小孩张牙舞爪。</p>
“尚延心也是如您这般想的,只是当下他的头颅已经悬挂临州数年了。”</p>
崔恕一句话便把拓跋怀光的气焰打压下去,拓跋怀光脸色有些不自然,但依旧放着狠话。</p>
“告诉刘继隆,想要鄯州就让他亲自来取,我在这里等着他!”</p>
“告退……”崔恕转身就走,却被番兵继续阻拦。</p>
番兵看向拓跋怀光,拓跋怀光冷脸:“让他走!”</p>
闻言,番兵放行,而崔恕也一走了之,没有片刻停顿的意思。</p>
在他走后,几名番将才开口道:“刘继隆凶猛,三年就扫平了陇右十一州,我们能挡住他们吗?”</p>
刘继隆的事迹在整个番地广为流传,三年扫平十一州,这是连论恐热巅峰时都做不到的程度。</p>
正因如此,沿边吐蕃各部落对刘继隆十分忌惮,甚至有信仰佛教的部落称呼他为明王、象王转世。</p>
现在拓跋怀光要带着他们和刘继隆开战,他们心里自然有些后怕。</p>
对此,拓跋怀光却恶狠狠扫视众人:“怕什么?”</p>
“我能挡住论恐热,还会挡不住刘继隆?”</p>
“什么明王、象王、狗脚王,也不过是会流血,砍掉头颅会死的汉奴罢了!”</p>
“传我的军令,发动鄯城和湟水的所有奴隶,为湟水囤积足够多的投石和柴火。”</p>
“我要看看,刘继隆这个狗奴怎么打进鄯州!”</p>
拓跋怀光放着狠话,旁边的番将却试探道:“可尚乞利本和刘继隆关系紧密,他会不会投靠刘继隆?”</p>
“那他就是吐蕃的叛徒!”拓跋怀光毫不客气道:</p>
“等我击退了刘继隆,我就先收拾他这个叛徒!”</p>
面对他的厥词,番将们面面相觑,不敢明面反驳他,只能在心底担忧他们的前途。</p>
在他们担忧之余,崔恕则是在退出节度衙后,火急火燎的带着陇右精骑出城,朝龙支撤退。</p>
三日后,崔恕撤回龙支,便带着尚摩鄢朝临州狄道城赶去。</p>
倒是在他返回狄道的同时,替刘继隆去接亲的曹茂也带人进入了狄道县的地界。</p>
曹茂派轻骑先一步通知刘继隆,而高进达已经命人在城内张灯结彩,准备着大婚当天的流程了。</p>
距狄道县二十里外,曹茂、陈瑛二人带兵扎营,而其中护卫小七娘子的,则是封邦彦、杨知温所率的百余名精骑和陪嫁的数十名奴仆。</p>
此外,三千六百多饥民则是被充作民夫脚力,挑担着小七娘子的嫁妆,在营外休息。</p>
“劳诸位再辛苦两日,两日后大婚结束,我等也就能返回兴元府了。”</p>
某处青帐前,杨知温与封邦彦对百余名卸甲精骑作揖安抚,精骑们也连忙回礼。</p>
片刻后,随着杨知温让众人解散,他们这才各自散开休息去了。</p>
杨知温看了眼青帐,听着隐隐约约的啜泣声,不免皱眉,随后又连忙舒展,目光看向封邦彦。</p>
“美成,小七娘子这边,还得你多多费心。”</p>
“德之兄放心。”封邦彦作揖回礼,随后转身朝青帐走去。</p>
帐外健妇持匕首护卫,见封邦彦来了,急忙为他打开帐帘。</p>
帐帘掀开,封邦彦走入其中,便见到三名健妇围着小七娘子,手上拿着深青、青色的祎衣、褕翟。</p>
“郎君,七娘子不愿穿青衣……”</p>
三名健妇见封邦彦来了,连忙诉苦,而七娘子也啜泣道:</p>
“阿兄向来疼爱女子,如今却将女子嫁给这地域偏远的武人,难不成昔日情分都是假的吗?”</p>
“你们先退下。”封邦彦皱眉看向那三名健妇,那三名健妇闻言也连忙带着青衣走出青帐。</p>
待她们走后,封邦彦这才端起椅子,坐在小七娘子身旁。</p>
“这一路来,我与你说了数次,那刘继隆非常人,其容貌俊朗,有神人之相,奈何七娘子你不信为兄。”</p>
封邦彦也是无奈,他可是花了好大心思,才促成刘继隆迎娶自家妹妹这事。</p>
现在婚事促成了,自家妹妹反倒不知好歹了。</p>
“阿兄勿要欺骗女子,山南的武官,女子何尝没有见识过?”</p>
“那些武官,身上多汗臭,黢黑强壮者,如何称得上俊朗?”</p>
封邦彦闻言起身,生气拂袖道:“他们哪里能与刘继隆相比?!”</p>
“那刘继隆不过二十二岁,身材八尺,虎背蜂腰,姿貌巍然。”</p>
“若非德之兄有幸见到他,某哪有机会促成你们的婚约。”</p>
小七娘子不语,只是低头啜泣,眼睛哭的红肿,媚眼如波,我见犹怜。</p>
封邦彦心疼得紧,只得道:“这样吧,您这两日莫要哭了,明日刘继隆会在城南接你,届时某准你开窗看看他。”</p>
“你若是不信,便差使你身边那两个奴婢去看他。”</p>
“某自然疼爱你,可那刘继隆神人之表,你二人是否成婚,能成多久,还得看他对你喜爱如何。”</p>
“阿兄何故作贱娘子?”七娘子不忿看向他。</p>
封邦彦也是百口莫辩,最后只能拂袖道:“你明日见了他便知晓,某此言是否作贱了。”</p>
话音落下,他拂袖而去,也不让健妇们为小七娘子穿青衣了。</p>
不多时,她的两名贴身奴婢被派来帐内,不断安抚着她。</p>
她躺在榻上,暗自哭了一整夜,听得两名女婢心疼不已。</p>
翌日清晨,三军开始拔营向狄道前去,而小七娘子被健妇们护上了马车。</p>
四千多人的队伍向狄道前进,速度很慢。</p>
从山南西道被选中的三千六百名饥民,基本都是青壮年。</p>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只知道每干一天活,就能到手两斤粟米。</p>
眼见狄道越来越近,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在担心之后的生活。</p>
对此,曹茂将马速放慢,与杨知温、封邦彦并行。</p>
“杨参军、封县令,眼下即将抵达狄道,这三千六百名民夫……”</p>
“自然归曹郎君您安排。”</p>
杨知温知道曹茂在想什么,但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毕竟这些青壮,本就是小七娘子的嫁妆。</p>
对此,曹茂笑着点头:“既然如此,那某便派人招抚他们了。”</p>
话毕,他抖动马缰,来到了陈瑛身旁。</p>
“你派些弟兄在后军向那些青壮宣传,就说衙门得知他们困苦,因此决定将他们安置在临州的大夏县。”</p>
“安抚期间,衙门给粮给牛,前期三年开荒,凡开荒土地所产,皆归入县仓。”</p>
“开垦的荒田,年满三年者,尽数归属开荒之人,按照年五税一进行赋税缴纳,严禁杂税。”</p>
“此外,所发耕牛可派往县衙育种,七年后偿还县衙牛犊三头即可,余者尽归屯垦者。”</p>
曹茂与陈瑛交代着,陈瑛也尽数听了进去,最后决定自己亲自带人去宣传招抚政策。</p>
时值正午,四个时辰的时间,队伍这才走到了狄道城外,见到了延绵的耕地。</p>
耕地和荒地之间,充斥着正在干活的百姓。</p>
山南西道的民夫们,此刻正用着羡慕的目光打量他们。</p>
他们在陇南走了近一个月,自然知道陇右都护府对陇右百姓的屯垦、开荒政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