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溪云初起日沉阁 二,汉末小人物,张有孚,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条路之前被用作补给线,然而小股辎重部队通过容易,几万大军走在泥泞小路上简直难如登天。行军缓慢身后还有孙刘联军不时骚扰,补给断绝降的降死的死,十几天路程走完军队没剩下多少活口。

官渡之战曹操以劣势战胜袁绍,赤壁之战换成孙刘联军以绝对劣势取胜,两次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出乎所有人预料。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解释,但其中一点天下人达成共识——曹操的好运气用尽。

此次战败不光是河北寒门的失败,整个天下的寒门都遭到惨重打击。人员伤亡倒在其次,无数的辎重甲胄损耗,高昂的气势遭受挫折,寒门无力在短时间内恢复力量,反观高门却没受到一丝一毫影响。

这次失败不仅是阻碍了统一进程,此消彼长之下天下寒门前途黯淡,今后再想作战就必须要借助豪门的力量。曹氏眼中一切都在其次,现实问题在于体面的和豪门重新达成联合,这是曹操眼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天下时局发生剧烈变动,关中军阀猛然发现相比内斗自我消耗,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更紧迫。争论的焦点无非两样,赤壁之战后刘备蚕食荆州孙权也在打合肥,曹操无暇西顾,那咱们关中人是不是可以东出制造压力逼曹操分一杯羹;或者说,趁现在倒向曹操,雪中送炭同样能收获利益。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争吵到第一次合肥之战结束还没明确结果。直到曹操发布《求贤令》的消息传到关中,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浪。

曹操一生写过很多《求贤令》散文,优质者首推《论吏士行能》令,此篇直言不讳:“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全文不长但充英雄意气,有战功有才干就应该破格提拔,愿意接受就接受,不愿意接受就撞墙——死切!

而当下这一篇《求贤令》感官完全不同,表面上看说的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内全是另一番样子。

第一篇“求贤”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孤高,明里暗里好言安抚士族。文章先自我检讨:世间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上位者不去寻找,之后开始借用人物梳理高门和寒门的关系。文章一共出现四个人物,孟公绰首当其冲,此人出身晋国世卿,封地比腾国和薛国还广大,可以说是高门望族的代表人物。

曹操对他的品行表示肯定,进而说出“老则优不可为腾薛大夫”,意思是说孟公绰应当身居高位,做小国的家臣不合适。这等于承认高门望族在道德领域的绝对权威,认可高门把持国家的顶层架构。

接下来说到姜子牙出身底层,管仲品行不高收受贿赂,陈平“背嫂受金”名声坏,这三个人有污点但不能说他们没本事。本来单独说没什么关系,问题就出在四个人写在一起,还将孟公绰放在第一位。

这样讲话就有些不好听,言外之意是虽然寒门品德低劣,但看在有能力的份上,请德高尚的高门让渡一些权利,不用让太多,因为寒门只配做小国大夫。

第二篇“取士勿废偏短”则是对过去唯才是举政策的辩解。

开头直接一句“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拿出辩证关系讲道理,讲完道理就该摆事实。同样借人物说事,拿道德有缺的陈平和不守信用的苏秦举例子,解释有缺点但有才能的人不能废弃不用,起码能避免政府缺少专业人才而办事不利。

话说的挺委婉,不是故意用寒门和高门搞对抗,寒门就和工具一样,好坏暂且不论,方便使用比闲置要强嘛。

这里插一句嘴,寒门衰弱是不争的事实,曹氏为维护统治权必须回头和高门重新拉手,但在高门达成合作之前,曹氏又不可能彻底放弃寒门。所以说曹操首先在态度上有所让步,拉一踩一两面搞平衡。

到这里还算勉强可以接受,可看到最后一篇“举贤勿拘品行”就是赤裸裸的骂人了。不光天下士族难以认可,寒门也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泛恶心。

和之前一样,“举贤勿拘品行”依旧借用人物讲故事。

商代的伊尹和傅说都出身“贱人”,管仲是个“贼”,萧何曹参原本是小吏,韩信陈平身背骂名,吴起杀妻还不孝;这几个人别看品行差劲,但都是成就王业声誉千载的人物。

因为这个原因,我曹操才提拔有本领有才能的微末小吏作将领或者郡守,如果还有不仁不孝但能治理国家、擅长作战的人还没被发现,那么就请不拘一格推荐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异界当反贼

陌上回

求生游戏,我在异世卷成大佬

047是47

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

灵灵玖

国运:幸运值满值的我分裂了

蒲萄糖

综漫观影:无职JOJORE0

一天之计在于睡

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

安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