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黄州巡察御史第一站
一笑付苍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黄州巡察御史第一站,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一笑付苍穹,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廷旨意传至紫山县,
刹那间,
整个县城热闹得如同烧开的沸水。
彼时,小侯爷已率部押运粮草,奔赴雁门关前线。
而王铭以代理县令身份留守紫山,处理县中事务。
谁也没料到,
这道旨意竟让王铭从代理县令,一步跃升至黄州巡察御史,
官居正五品,手握监察黄州民生、司法等大权。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县城,
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
在他们心中,王铭早就是那公正无私、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是行走世间的活菩萨!
如今获此皇帝重用,实在是大快人心。
王铭身旁,
程家主程雅与一众师兄弟们得知喜讯,兴奋得难以自持。
程家主双眼放光,激动地抓住王铭的胳膊,
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铭儿,你这简直是平步青云呐!
从关州来紫山县救灾,短短不到两月,就成了正五品巡察御史!
你们老王家祖坟怕是要冒五彩祥云啦!
我都能想象,在平安县的你爹娘听到这消息,得乐成啥样。
不光是你王家,咱们程家、陆家往上数十几辈,
也没出过你这么大的官,你可给咱们长脸了!”
“程叔莫要打趣我了,我也没想到陛下如此隆恩。”
“哈哈哈......好啊......”
一位师兄笑着打趣:
“程雅,这下得改口叫大人了吧!”
程雅不屑地撇撇嘴:
“哼,叫大人多生分,大少爷肯定不在乎这些。
大少爷,你当了大官,以后还能不能陪我四处闯荡,行侠仗义啦?”
王铭哈哈一笑,拍拍程雅肩膀:
“程雅,你这性子还是这么直爽。
什么大人不大人的,
在我心里,大家还是从前的关系。
我本就无意追名逐利,如今有了这官职,就想多为百姓谋福利罢了。”
程家主微笑点头,眼神满是欣慰,语重心长地说:
“铭儿,你能秉持这份初心,殊为难得。
官场复杂,你务必时刻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
王铭神色一正,拱手道:
“程叔教诲,侄儿铭记于心,定不负您的期望。”
众人正欢喜着,王铭忽神色一肃,说道:
“程叔,各位师兄弟,我刚接到消息。
听闻黄侍郎在河山县处理完事务后即将回京述职,
我正好顺路去巡查一番,与他交接相关事宜,并送他一程。”
程家主眉头微皱,思索片刻,担忧道:
“这是应该,不过,河山县离此地路途不近,且一路情况复杂,你此去千万要多加小心。”
王铭自信一笑,安慰道:
“程叔放心,我心里有数。
这是我上任头一件大事,定会妥善处理。”
程雅满脸好奇,忍不住问道:
“大少爷,这河山县有啥特别的,为啥头一站就选那儿呀?”
王铭耐心解释:“河山县地处黄州要道,
和紫山县人员往来频繁,以后能促进商贸发展。
我去那儿巡查,一来主要送送黄侍郎回京,
二来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真实状况,也可为后续监察工作打好基础。
而且,与黄侍郎交接,能知晓此前事务处理详情,便于我开展工作。”
程雅眼睛一亮,跃跃欲试道:是不是能多杀几个贪官,行侠仗义?!”
“哈哈,差不多吧,只要有不平之事,咱们肯定要出手整治!”
“太好了,我也要去!”
“行!”
“铭儿,我们也要回关州了,到时一起顺路走。”
“啊,程叔,为何如此着急?”
“咱们出来已经快两个月了,这边救灾也算是完美收官了,
再一个,出来这么久了,也有些想家了,估计家里也挺担心咱们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那也不急于一时啊?”
“这不正好吗,你要去河山县,我我们回去也要经过那里,就一起走喽!”
“这,好吧,程叔,你尽快安排吧,我也要尽快赶往河山县。”
“好。”
王明铭又与众人仔细商议了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这才准备妥当。
临行前,百姓们纷纷赶来送行,千叮万嘱王铭一路保重。
王铭看着这些朴实善良的面孔,心中满是感动,
暗暗发誓定要做好巡察御史,不负众人期望。
随后,他带着一队精干随从,
踏上前往和山县的路途,
程叔领着一千五百多辆马车也紧跟其后……
且说那河山县,
与紫山县一般,此前皆饱受干旱之苦。
虽未遭鞑子铁蹄践踏,却也因这旱灾,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河山县效仿紫山县,推行以工代赈之策。
在工部黄侍郎的主持操办下,河山县渐有起色,正一步步迈向正轨。
此刻,河山县内,百姓们皆有活计可做,
即便是在这大灾之年,这段时间,竟奇迹般地无一人饿死。
要晓得,在过往历朝历代,每逢大灾,
饿殍遍野乃是常态,
如今河山县能做到这般,着实令人惊叹。
而这份功绩,大半要记在黄侍郎头上,当然也少不了关键的人物~王铭。
他也是有很大的功劳。
虽说王铭并未亲自主持河山县的救灾事宜,
但那以工代赈的诸多方案,几乎都是出自他手。
黄侍郎则是将这些良策有效施行,功不可没。
如今,河山县与紫山县一样,秩序井然,
百姓们也都彻底安稳下来。
甭管是原本的住民,还是逃难而来的流民、难民,
皆已重新登记入籍,成了这两县的正经百姓。
话说朝廷旨意传至紫山县,河山县。
一同前来的,还有派往这两县的新任县令等官员。
王铭如今已荣升黄州巡察御史,
自是不再担任紫山县令之职。
那河山县此前由工部黄侍郎主持救灾,
而原来的县令、县丞,县尉等三人,
因救灾不力,加上贪污腐败,
被皇帝下令押解至京城,砍了脑袋。
如今,两县新任的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员均已到任。
在河山县新县令抵任之际,
黄侍郎已将各项事务交接妥当,不日便要回京城述职。
王铭得知此消息后,也是和紫山县县令赶紧交接完工作后,马上就启程了。
如今紫山县已渐入正轨,新县令只要按照他的政策执行下去,也定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王铭虽不在紫山县,但黄州境内,也定会时常巡查,为百姓排忧解难。
随王铭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河山县的,还有从关州陪王铭来紫山县救灾的护卫、民夫们。
如今任务完成,程家主便要带着他们赶回关州。
“铭儿啊,这一路跟着你,虽说辛苦,
但能帮上忙那些灾民,大伙都觉得值。”
官道上,他们驾车快速的行走着。
看了看身后的紫山县城已经遥不可见,
程家主转过头笑着对王铭说道。
王铭感激地看着程家主:
“程叔,此次多亏了您和大伙的帮忙,不然我一人还真难以应对。”
“说什么呢!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事肯定一起上啊!”
“是是,程叔说的是!”
这时,程雅凑了过来:
“大少爷,我可跟你说好了,
我要一直留在你身边,给你当护卫,你可不许赶我走。”
程雅一脸坚定地看着王铭。
王铭无奈地笑了笑:
“程雅,你这丫头,我知道你心意。
只是这巡查之路,怕是多有艰险,你不怕?”
程雅胸脯一挺:
“怕什么!
我程雅可不是胆小鬼。
再说了,有我在你身边,也能多照应着点。”
王铭笑着点点头:
“好,有你在,我也放心些。”
至于护卫方面,皇帝特意给王铭留下了十人的黑锦卫。
程家主放心不下王铭的安危,也派了十来人跟着。
王铭身负巡查黄州重任,身边护卫必不可少。
程家主特意挑选的十位,都是武功高强的好手,
充作王铭的护卫,也是让他们都放心。
算上程雅,王铭身旁护卫共有二十三人。
毕竟在这黄州之地,巡视途中难免会遭遇各种状况,
那些贪腐之人以及被民怨冲昏头脑的人,
手段往往狠辣无比,多些防备总是好的。
这一日,
此时的河山县城门口,
工部黄侍郎早已等候多时。
他本已收拾好行囊,打算交接完工作便启程回京述职。
若不是得知王铭从紫山县赶来为他送行,
前一天就该乘车离开了。
收到消息后,黄侍郎特意推迟一天行程,
在河山县城门口翘首以盼。
与黄侍郎一同等候的,
还有新任的河山县县令、县尉、县丞以及其他众多官员。
河山县经过黄侍郎这段时间的治理,变化颇大。
此前的管理班子与如今相比,人数少了近乎一半。
在黄侍郎主持和山县工作期间,他毫不留情地揪出许多作奸犯科的官员,
将他们或是流放,或是投入狱中,或是斩首示众。
如今留下的官员,大多仅有一些小过错,并无大罪。
临近午时,
新修葺的官道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一行人。
走在前方的是王铭、程家主以及程雅他们带领着护卫队伍。
身后跟着一千五百多辆马车,队伍绵延约一里之长。
这些马车,来的时候满载粮草、银钱以及各种工具,
如今返程,大部分都空着。
不过,其中有近三百辆马车装载着百姓赠送的特产,
还有收集来的一些鞑子留下的破损牛皮铠甲等战争物资。
虽说这些铠甲对军队而言已无法正常使用,
但对于他们老百姓来说,许多牛皮都是难得的好材料。
此外,还有战马死后剥下的马皮,以及腌制的肉,
还有一些鞑子抢来的一些稀奇玩意。
这些都能当作商品在大城池中贩卖。
好在随行人数不算多,一人控制着两辆马车并行,
这样大家都无需步行,返程速度也能快上一些。
王铭远远望见黄侍郎在城门口,
立刻快马加鞭赶上前去。
“哈哈,王大人,久违了!”
黄侍郎站在和山县城门口,远远瞧见王铭,
脸上立刻绽出热情的笑容,高声招呼道,
“得知你今日前来,我可是早早便在此候着了。”
王铭骑马快步到了跟前,他翻身下马,
对着黄侍郎恭敬地鞠躬、拱手,
言辞恳切地说道:
“黄大人如此厚待,实在令在下惶恐,
多谢大人等候,这份情谊,在下铭记于心。”
黄侍郎爽朗地笑出声来,伸手轻轻拍了拍王铭的肩膀,
动情的说道:
“咱们之间,就别这么见外了。
像以前那般,随意便好,你我无需拘泥于这些官场俗套。”
王铭闻言,也跟着笑了起来,点头道:“哈哈,好嘞,黄大人,你还是叫我名字吧。”
“那可不行,与礼不符,要不,我还是称你为县伯吧,叫的顺嘴。”
“这......好吧,随大人意思。”
“哈哈哈......好......”
笑过之后,
黄侍郎神色转为凝重,目光中带着期许,
注视着王铭说道:
“王县伯,如今你身为黄州巡察御史,这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呐。
整个黄州的大小事务,都在你的监察范畴之内,
往后可得事事上心,切不可有丝毫懈怠啊。”
王铭表情严肃,认真地回应道:
“大人放心,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朝廷所托。
这一路走来,若不是大人您的悉心帮衬与指导,我哪能如此顺遂。
再者,河山县此次救灾工作能收获这般显着的成效,
大人您居功至伟啊。
今日您回京述职,我无论如何都得赶来送您这一程。”
黄侍郎欣慰地笑了笑:
“好啊,有你这番心意,我便知足了。
既然如此,咱们何不痛快饮上一杯,权当为我饯行?”
“正合我意!”
王铭毫不犹豫地应道。
黄侍郎话音刚落,身后一名侍从立刻心领神会,
快步上前,手中托着托盘,上面摆放着两个酒碗。
侍从小心翼翼地为二人斟满酒,酒水的香气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