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你说实话,考生里是不是有你的仇人?
龙行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1章 你说实话,考生里是不是有你的仇人?,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龙行风,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意思就是:鸟儿知道它自己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
可知这是在贬斥人性。
而后半句话出自《诗经》,全句为: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意思就是:周文王仪表堂堂端庄恭敬,众人无不崇拜尊敬。
到了这里,又变成了称赞人性。
两者看似矛盾,所以单一贬斥人性,或单一歌颂文王的考生,必然会落下乘。
只有抓住文王‘敬止’的特征,引申到德位合一,才是最佳立意。
出完两道简单题目后,就该给考生上点难度了。
苏润停笔,思索片刻,想起去年那两道考题:
四书五经中,只单独出现过一次的【二】,以及荡荡二字,既与前面的王道相连,又与后面的上帝相连的【王道荡荡上帝】。
他将这两者的出题思路结合,然后搞出了个差不多的类型:
【帝谓文王曰阴骘下民】
就这题目,一般考生上来,按照惯有的解题方法,必然会从‘曰’处截断。
如此,题目就变成了‘帝谓文王曰’和‘阴骘下民’。
后半句好说,出自《尚书·周书·洪范》,全句为是: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就是说周武王去拜访箕子,并向他请教,问:上天以阴阳和谐之德,使天下的民众得以安定,让他们能互相和谐地居住在一起,但我不知道有哪些能使民众顺从的自然法则。
但锁定后半句后,前面的【帝谓文王曰】,就找不到出处了。
因为四书五经中,没有一本书中,完整出现这五个字连在一起的。
若是考生一味地揪住这个断句不放,那必然会钻牛角尖。
只有在断句,将‘曰’单独拎出来,才能根据【帝谓文王】这个提示,继续往下。
因为这四个字,在四书五经中,只出现过三次,而且全都聚集在《诗经·大雅·皇矣》这一篇里。
弄清楚这点后,聪明的考生就知道,那个‘曰’,就是截搭出来的障眼法,除了增加考题难度外,根本没有用处。
或者说,把这个‘曰’视为王乃言曰的‘曰’,将后半句话视作截搭题中的截搭题,会更好理解些。
至于破题就不用说了,熙和帝圣旨的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就能精准指引这题破题方法。
即:君主当承天命,行仁政,而后安百姓,形成天命、君德、民生的闭环,从而治理天下。
只怕连熙和帝自己都不知道,他挑的好女婿,科举第一场就把他拿出来涮了。
苏润只参加过一场会试,因而所有的经验都根据那场考试来。
包括难度和出题方式也是一样。
想着去年会试,画了两条鱼,他就寻思着自己也得弄个图画题。
但看图说话,难度在于印刷术的精准度有限。
要是图案太复杂,就太为难外面负责印刷试卷的外帘官和匠人了。
因此,他思来想去,眼瞅着旁边张明哲的考题都要出完了,这才抱着返璞归真的想法,在纸上画了个方框。
“我这题至少能往很多方向掰扯,可比大舅子那两条不顾考生死活的鱼强多了!”
苏润出完题,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认为自己比大舅子赵叡有人性。
但他一抬头,就对上了梁玉苦瓜般的苦瓜脸:
“子渊,你说实话,今年考生里是不是有你的仇人?”
不然你怎么会把考生当蛮夷整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