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从废卷堆里翻出的神文
喵帝大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2章 从废卷堆里翻出的神文,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喵帝大人,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场的考官们谁都清楚,陛下对“海禁”二字的态度向来是铁板一块,片板不得下海。
在这种国策大纲之下,这道策论题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考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而他们这些阅卷官,同样是战战兢兢,生怕揣摩错了圣意,惹来滔天大祸。
大堂里的气氛愈发沉闷。
废卷筐里的卷宗越堆越高,几乎成了一座小山。
刘三吾心中燃起一团无名火。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读了半辈子圣贤书,满腹经纶,却连一篇像样的策论都做不出来?
大明的未来,难道就要交到这些只会歌功颂德、或是狂悖无知的庸才手里?
他越想越气,干脆推开椅子站起身。
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声响,让几位昏昏欲睡的考官都惊得抬起了头。
刘三吾没有理会他们,径直走到那堆积如山的废卷筐前。
他倒要看看,这一科的举子,究竟能庸碌到何种地步!
他随手从筐顶抽出一份卷宗。
这份卷子之所以被判为废卷,副考官的批注写得明明白白:
“先扬后抑,言辞投机,看似稳妥,实则包藏祸心,意图动摇国本,离经叛道!”
好大的帽子!
刘三吾心头一动,反而来了兴趣。
他将卷宗展开,铺在桌案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极为漂亮的小楷,笔力遒劲,字迹清晰,光洁圆润,如珠落玉盘。
单是这手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好感。
他定了定神,开始看正文。
开篇与那些陈词滥调并无二致,只是更有水平。
赞美得更加恳切,论证得更加详实。
“……国朝初立,寰宇方安,内有余寇未靖,外有倭夷伺边。圣人制海禁之策,实为定鼎安邦之基,非闭关自守之愚。此乃先固根本,后图远略之谋,以片帆之禁,得中原之安,功在社稷,利延百世……”
写得好!
刘三吾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
这篇文章没有一味地吹捧,而是站在“安邦定国”的战略高度,阐明了海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立意高远,远非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庸才可比。
不过。
若是文章到此为止,顶多算是一篇“上佳”的马屁文章。
可刘三吾知道,这卷子竟被判为“离经叛道”,后面的内容才是关键。
他屏息凝神,继续往下看。
果然,笔锋一转。
“时异势殊,守成之制,岂可永为经国之法?今我大明国势日隆,北鄙绥靖,万方宾服。昔者安邦之良谟,若因循不改,恐成贻患之端……”
来了!
刘三吾的心跳微微加速。
“海贸之利,岁逾百万。虽严私舶之禁,而民趋若鹜,何哉?利之所钟,众心同趋。是故防川之策,在导不在堙。与其坐视巨利尽归豪猾,养寇为患,孰若收其权于朝堂,充诸国用?”
“学生谨奏曰:宜开市舶提举司,以官舶主海市。凡商船出洋,必由司署勘验、登记,所获之利,依制课税。
如是,则私贩可绝,国用可充。以商贾养兵甲,以税赋缮水师。不出十载,大明当有艨艟千艘,驰骋四溟,莫敢撄锋!
“俟其时也,片板不得‘私’下海,而天朝之万斛楼船,将遍航八荒,宣威异域。夫海禁者,禁私非禁官,禁乱非禁贸。使利归朝廷,权操于上,则海疆永靖,国势日隆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