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章 情切切玉笺花解语 怒冲冲良言暖骤寒(3),武英殿,钟月玄晖,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乐的突然发问且直接点将,白净敦实的方宾将在那儿,进退不得。他本不赞成亲征, 正琢磨如何劝阻,可皇上偏偏要他说出必须亲征的理由,这个一向应答如流的近臣,此时脸色涨红,憋了一阵,使劲咽了一口唾液,结结巴巴道:“皇、皇上明鉴,鞑靼乃我大明北疆之巨患,又屡次挑衅,必予征剿方能靖边安民。只是……”
他偷觑了一眼皇帝,御座上的永乐昨夜的光彩褪掉了。近年来,他早没有了当年的奕奕神采,面色昏暗,褶皱丛生,筹建北京和连续几年的神药进补,看得出来的身心俱疲。再说,御驾亲征,有那么多兵可调吗? “只是,”他犹豫道,“陛下连年圣躬欠安,臣下寝食难安;再者,南方各省之兵大多随丰城侯李彬在交趾征战,北方各省自永乐十六年以来,除九边要塞,大都随阳武侯薛禄在北京建设,战事和建设一紧,人手缺乏,连各地的军屯都荒废了不少。南方不好抽调, 北方将士刚刚从北京工程下来回到戍守之地,未得休息,又久不操练,若再出兵,兵疲粮乏是所难免,故臣以为当下之急是休养生息,严谨边防,两三年的工夫,官军得到操练, 军屯也恢复了,再征剿不迟。”
本来是要这个乖巧之臣为自己说话的,一上来,竟以关心圣躬为名说了一大通劝阻的话,永乐听来句句都是和他作对,他眼皮都不抬,半晌,讥笑道:“什么兵部尚书,这就是你的运筹帷幄,如此荒唐的言论岂不要置我大明于绝地?朕看你是不适合作兵部尚书了。 作什么呢?二品的官员也不能白食朕的俸禄,就给你个轻便的差事,去灵济宫为朕督制仙药,现在就去!”
最后一句,永乐提高了嗓门,既是说给突然不听话的方宾,也是说给其他臣子,看他们是不是还要和皇帝作对。
方宾磕了头,默默出去了,好后悔自己一时心血来潮,拗了皇上。接下来的事情,他不敢想,那个夏原吉更是个直性子,他不会借鉴自己的教训不说话,原吉反对,若吴中再反对,虚妄中的皇上还不知会怎样呢。越往下想,他就越害怕,甚至想到了锦衣卫大牢, 想到了那些闻所未闻的酷刑,若真的下了狱,求生不得,求死不成,倒不如自己了断了干净。
不等皇上点问,忧心忡忡的夏原吉拱拱手,但还是绕了个弯子,尽量能让皇上接受。 “臣侍奉陛下二十年,知皇上喜直言,喜臣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故臣敢斗胆陈言。多年来,皇上宏图大略,威加四海,外有郑和数次西洋之行,内有运河、黄河的修浚及大报恩寺、武当山兴建,若再加上南北战事和北京之建,耗资不下万万亿。臣查了户部档案,永乐十五年,赋税粮三千二百六十九万余石,屯田籽粒九百二十八万余石;到永乐十八年末,赋税粮三千二百三十九万余石,屯田籽粒仅五百一十五万余石;赋税粮相差不多,可屯田籽粒仅有三年前的五成多,正应了方尚书的话,军屯荒废了不少。古有言,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因北京建设,人员众多, 馈运北京粮饷每年都在五百万石左右,加之各地盐商中盐也在北京,故边储匮乏之状或已毕见,且军马储备十丧八九,又有天灾频仍,内外俱疲……臣最担心的还是皇上龙体,寒症、燥症相交,需多多调护,将养上一二年,若阿鲁台狂悖至极,能遣大将代皇上出征,以不劳圣驾为佳。”
遣大将出征?永乐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当下最配做统帅的就是文武双全的张辅。 可交趾传过的消息,交趾不知皇上是谁,只知张大将军,那些军民到大军辕门,请张辅在交趾为王。朝廷打了十几年,就把个交趾交给张家吗?遣将北征,以后会不会也留下这样的结局。往深处一想,亦真亦幻,仿佛张辅已在交趾、在蒙古草原称王了,他要亲率大军讨伐,偏偏这么多人拦阻,满脑满腹辛酸,瞪眼就要发怒,突然警醒,眼前站着张辅和文武群臣,才想起原吉方才的话。
“你倒给朕说说怎个军马储备十丧八九?怎个内外俱疲,太仆寺去年的数字你不清楚?” 原吉一时语塞,想不到皇上会反戈一击。自实施新牧马法以来,天下马匹与日俱增, 到永乐十五年末有五十一万匹,永乐十八年达八十九万多匹,他心里清楚得很,可皇上如此知底倒让他下不了台。 “皇上,”一瞬间,夏原吉的思路就清晰了,“那只是太仆寺老杨头统计的养马之数,和兵士一样,不经训练是不能上阵的,怎能充军马之数?” “朕问的就是储备。身膺户部二十年,连家底都厘不清了,那就去认真厘一厘。十丧八九,你现在就去开平,看看大仓里还有多少粮储,看看官军士气,看看军马储备到底有多少,设若耸人听闻,搅扰圣聪,也陪着方宾去提调灵济宫吧!”
永乐的声调越来越高,原吉应了声“遵旨”,行礼后退出,回户部衙门带上一个郎中和两个司务直往开平而去。
纵马北去,夏原吉心潮起伏。这么多年,尤其是近几年,他一次次感到了天威不测的 巨大压力。人生在世,为人臣子,就是如此的郁结和扭曲吗?不要说心平气和地处置诸般 事务,就是顺理成章的将就也成了一件奢望的事情。他所经历和感受的,只有日积月累的 沉重,只有无边无涯的无奈。自担任户部尚书以来,他一直谦恭为人,谨慎行事,哪怕是 圣眷优渥,也始终不敢有半点骄纵,半点懈怠。出则谦谦以自诲,入则耿耿以尽忠,将一 片赤诚之心,尽覆于百姓安居和国库的丰盈之中,想不到皇上竟会说出这样绝情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