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何洁的专业破防
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何洁的专业破防,我居然成了资本家,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头看完合同,默默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二十年啊!我在这破罐子里熬了整整二十年啊……”在他的哭声中,工人们沉默着将货物一件件装车,车头“邯郸→天津港→盐田港”的路线牌在夕阳的余晖下,仿佛淌着血光。
当夜,在厂区食堂里,何洁站在鸡汤桶前,对着一众工人大声喊话:“田总交代了!食堂从今天起二十四小时供饭——”说着,她舀起满满一勺味精,毫不犹豫地撒进汤锅里,“放足料!让大伙都记住这鲜味!”
下岗工人们听闻,纷纷举着铁勺哄抢起来。人群中,有个汉子边喝边哭着说:“五年了,我都五年没尝过厂里味精的味儿了……”看来,味精有害的谣言,影响最大的并非外面的消费者,而是这些味精厂的工人们,他们是真真切切地被谣言吓住了。
何洁转身,严肃地吩咐会计组:“工资按深圳标准发!钱从田毅新加坡账户划!”月光洒在她身上,西装裙上沾染的铁锈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粉。
时间紧迫,何洁知道必须尽快让味精厂复工,毕竟梅花厂现有的存货也就只够首航使用。深圳盐田港,货轮的鸣笛声此起彼伏。身在上海的田毅卫星电话中,传来一阵阿拉伯语的欢呼。田毅挂断电话后,随手将梅花味精厂的门牌扔进了黄浦江,对着身旁的陆虎说道:“通知王强,《财经》封面就用这张照片……”手机屏幕亮起,画面中是他屹立在废墟顶端的背影,脚下是正被装船运往非洲的发酵罐,非洲人应该看不出这照片是不是p的吧。
在河北各地的法院拍卖厅里,田毅的代表们主动出击。“七条生产线按废铁称——八十万!”“三条生产线,3000一吨!”各地法官气得拍案而起,却见业务人员拎进两只铝箱。随着箱盖弹开,一股浓烈的霉味扑鼻而来,旧钞散发的气味冲得人不禁倒退三步:“是要法拍流标,让这些东西烂在手里,还是今晚就落袋为安?”
在那些被收购的厂区里,工厂原来的商标正被砂轮打磨,火花四溅。设计组的人员纷纷扬手撒出印着非洲骆驼图案的纸张:“金骆驼!沙漠里的骆驼最能顶饿!”
而在吉布提共和国的印刷厂里,新加坡派出的业务组正将带着油墨味的非洲语小报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报纸头条标题赫然写着:“中科院证实:味精 = 粮食精华!”当年在新加坡和小日本演中日友好的刘爽,抓起一捆报纸,塞给一个黑人模样的演员,说道:“去新码头演场戏,台词就一句——上帝赐的粮食凭啥有毒?”
七天后,在梅花厂的清算会上,何洁甩出一份新合同:“设备残值作价八十万,抵给贵方清偿债务。”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亮出吉布提传来的单据:“非洲用这些‘废铁’首月产出预计净利润——四十七万美元!”
就在这时,走廊里突然撞进一个黝黑的青年,他捧着一罐金骆驼罐头,兴奋地喊道:“何总监,我和我爹可以带人去吉布提!”
何洁伸手摸过罐头,指尖微微发颤。看来,田毅在吉布提开厂的管理人员这下有了着落。她看着罐头的配料表:玉米、小麦……她终于懂得田毅那天的咆哮,这分明是捡起洋人砸向中国的石头,反过来凿开通往非洲的金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