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北风来袭,北宋帝国兴亡史,海历,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成功地将自己的姐夫李元昊给威胁并敲诈了一笔之后,耶律宗真也就此放过了西夏,他把自己贪婪的目光转而投向了远在开封的那位皇兄身上。在他看来,跟西夏较劲着实有些不划算,西夏要钱没钱,要土地又没什么油水,而且那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还真有些不好惹。反观宋朝可就不一样了,宋朝不但富得流油,而且辽国和宋朝还有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虽然澶渊之盟规定了双方从此休战永世盟好,但里面并没有对关南地区的土地纠纷作出明确的裁定。在耶律宗真看来,这便是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向赵祯“兴师问罪”的理由。
自从柴荣当年北征从辽国手里夺下关南之地后,这个仇和痛就一直在辽国的君臣心里生根发芽且世代流传。作为耶律贤的孙子以及耶律隆绪的儿子,耶律宗真当然很清楚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在世时曾经跟宋朝之间发生过什么,更清楚那些事之所以发生的缘由。重夺关南,复祖宗故地,这是耶律贤和耶律隆绪(萧燕燕)一生的夙愿,如果他耶律宗真能够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于私他可以告慰祖先,于公他便是辽国历史上的又一位雄主。谁的年少不曾轻狂?谁的年少不曾想建立不世之功?况且辽国现在的实力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形势堪称一个风景这边独好,如果耶律宗真什么也不做简直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在犯罪,是要遭天谴的。
有意思的是,宋朝的情报系统在西夏那边的业绩堪称一个灾难,但在辽国这里却如千里眼顺风耳一般地存在着。耶律宗真刚刚有了要向宋朝挥舞拳头的苗头,宋朝那边就立马获悉了此事并迅速地行动了起来。就在这年的十月,也就是西夏刚把麟府境内的军队全部撤走之后,宋朝命令与辽国接壤的河北诸州修缮城防以备辽军随时可能的大举入寇。可是,这就更给了耶律宗真兴师问罪的借口和理由,因为澶渊之盟里明文规定自盟约订立之日起双方不得在边境增筑城防设施以免对方生疑。
更为让宋朝感到尴尬的是,耶律宗真其实并不打算向宋朝公开宣战,而是直接提兵南下夺取关南之地。毫无疑问的是,宋朝没有那个胆量敢于先发制人,如此一来,宋朝能做的就是提前备战。这一备战就是在破坏盟约,但如果不备战到时候又会死得很惨,宋朝这边又不敢主动遣使去质问辽国是否真的有南伐之意,他们能做的就是等着辽国人打过来,或者是辽国人恶人先告状主动过来质问宋朝为何要在边境挖沟掘壕增筑城墙。这看上去很悲哀也很无奈,但这就是宋朝的秉性,面对西夏都不敢先发制人,面对辽国又岂能硬得起来呢?
对此,宋朝的这些位居朝堂之上的儒家弟子和士大夫们又会祭出那一套祖传的高深理论,而且这套理论时至今日也是大有市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只要辽国和西夏没有把刀子砍在老百姓的身上,那我们就不能提前动手,礼仪之邦必须要有礼貌,绝对不能先动手,至少也要等我们这边被弄死几个人再动手,那样我们就是有理有据还有节。如此,方为圣人治国之道。
只是好想再次请问这些圣人们:先死的那几个老百姓可不可以是你们的妻儿老小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时候辽国将要举兵伐宋的事还只是处于传言阶段,就连辽国的大臣也只是听说而已,辽国的君臣并未就此事进行过集体磋商。耶律宗真的用意也正在于此,他先是放出将要伐宋的风声,然后再看看宋朝方面的反应,更想看一下朝中的权贵们是否支持他南下伐宋。这事要是把宋朝换成西夏,那么结果一定是李元昊会迫不及待地上表认错并各种好礼相送,但宋朝却永远都不会干出这种事,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以中华上国而自居的宋朝君臣丢不起这脸和这人。
耶律宗真妄图通过恐吓的手段来逼迫宋朝向其服软,这一招在宋朝身上一点也不管用。为啥?除了所谓的天朝颜面之外,原因其实还有很多,但我个人在这里有一个很接地气的解读,那就是宋朝的这帮被诗书礼仪熏陶甚深的文官在辽国人的威胁面前都是一群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更是一群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嘴硬分子。他们不怕被人威胁,因为所谓的威胁终究只是动嘴,而动嘴这件事正是这群人的拿手好戏。你只有对他们动手并让他们有了痛感之后他们才会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然后或是对你怒目而视再恶狠狠地骂上两句,或是向你低头表示屈服。反之,如果你就只是在那里动嘴皮子,只是打雷却不下雨,哪怕你是辽国皇帝他们也照样不怕你。
我说这些不是在以点概面,我也不是在完全否定宋朝的文官集团,但这个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且很普遍。例外当然是有的,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铁骨铮铮的文人从来都不缺,比如我们接下来将要详细谈到的这位老兄——富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