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篇章
蜀中说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新篇章,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蜀中说书人,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小菊心里明白,冯丞相说是郁结而终,倒不如说是想以前朝子民的身份下去见先皇。
小菊以前从不信什么文人风骨,但在冯守道身上,她瞧见了文人风骨。
在杨夫人与蛮族斛谷太后身上,她瞧见了女政治家的角力,斛谷太后本是蛮王鲜于通的正妻,鲜于通死在了弟弟鲜于达的刺杀上,斛谷太后扶持儿子上位,摄政王庭,收拢草原残部,让王庭的声势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巅峰,在除去鲜于达后,发动大军进军中原。
杨夫人便以暗子挑动蛮王对强势母亲的不满,让她们母子二人相斗,又以天下大义请动冯守道出岭南坐镇幽州,那一战小菊也参与了。
也是那一次,小菊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在战场上,而是战场之外。
更没有想到,蛮族声威显赫的国师公孙先生,是冯守道布下的暗子。
这些年公孙先生一直在想尽办法削弱蛮族之力,挑拨起蛮族王权争斗,中原内乱三十余载,蛮族在边疆一直只是小打小闹,公孙先生功不可没。
小菊提起当年的事情,小梅感叹不已:“原来,当年中原的局势还有这般紧迫的时候,那时我一直在并州,到不曾感受到战乱。”
“夫人当初一直坐镇幽州,即使并州牧与李时煜外出征战,幽州大本营也不曾乱过分毫,又与蜀地结盟,稳定西南,幽州与蜀地在那时算是最安稳的。”提起杨夫人,小菊露出钦佩的神情。
婋婋闻言,就道:“为何,从前孙儿未曾听人说起过这些。”婋婋对杨夫人的了解,都来自于小菊,但小菊总是浅谈辄止,不肯深聊。她去外边打听,也只说杨夫人容貌不显,未出嫁前是一位了不得的才女,旁的就再没有了。
小菊冷笑一声:“这就得问李时煜了,真论起来,李时煜的心性跟他父亲比起来,确实差一些,并州牧在世的时候,对于夫人的功绩不曾打压,也不曾着人压制夫人的声名。但并州牧死后,李时煜就怕了,怕夫人名声过盛,怕杨家得势,便处处防着夫人。夫人不在乎这些虚名,为着让李时煜安心,便不曾宣扬过什么,还将许多的手段转到暗处,就是为杨家留一条后路。不想,即使是这样,李时煜也容不下夫人。”
小梅闻言,也不由得“呸”了一声道:“好在这个老贼马上就要死了,也算是报应,只是可怜了我的女华。”
小菊道:“女华之事,你不必担忧。昨日天音为女华正名,此后她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外行走,甚至是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能为。”
“说起来,也多亏了婋婋昨日传达那天音,女华才能正名。不然,我都不敢想,女华受了这么多的委屈,还要背着那些骂名隐姓埋名的过日子。”小梅带着几分感激看向婋婋。
婋婋回道:“姑姑前半生保家卫国,积累下的功德无数,所以天音相助。”
三人说着话,一起用了晚膳。
直到月上梢头,才传来前朝散了朝的消息,但这一夜的京都却处于喧嚣中。
李乾连着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封长公主女华为大长公主,王泗安为驸马都尉。
驸马是女华求的旨意,即使王泗安现如今神志不清双腿残废,她也要王泗安做她的驸马。在麦城一事之前,他们就互通心意,定要鸳鸯盟约,这婚事迟了将近三十年,但女华想为王泗安补上。
第二道,立下太子,册封太子妃,
立太子是为了定朝纲,册封太子妃是为了不委屈婋婋。今日在朝堂上就有人提出林家卑贱,林家女不堪为太子妃,但李乾依旧强硬的册立其太子妃,一众朝臣见他心意难改,就退一步,提出选秀。
第三道,从世家女中选取世妇、御女填充后宫,稳定世家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