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雨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4章,剑走偏锋的大明,郁雨竹,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王振应下,正要退下去吩咐,皇帝突然叫住他道:“先生,你说,国库是朕的吗?”</p>
王振躬身道:“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国库自然也是。”</p>
皇帝心满意足的点头,挥手道:“去吧。”</p>
若国库等同于内库,那官船交税也不是不行。</p>
正如密信上潘筠所言,他这个当皇帝的都交了,那些宗室和权贵岂敢不交?</p>
潘筠还在和曹吉祥碎碎念,并给他画大饼:“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还没开始呢,就有这么多人对海贸心生向往,海禁要是正式打开,这些人人手一条船,进进出出可都是银子!</p>
皇帝只要交税,那所有人就得跟着一起交,皇帝是左手腾右手,都是他的钱,皇帝都掏钱了,他们岂敢不掏?这可是从别人的钱袋里掏钱放到国库,都是皇帝的!”</p>
潘筠的三条大船已经靠岸,大家有序的搬动货物上船。</p>
武林盟、知府衙门、水师衙门和市舶司,所有准备出海的人都正背着包袱和亲友告别,所以,一向冷清的泉州港此时站满了人。</p>
还有商贩们提前知道了消息,正挑着担子,推着手推车在人群外奋力的冲他们吆喝。</p>
别以为他们是小商贩,其实一点也不小。</p>
吴家绸缎庄的东家挤不上去潘筠的海船,只能隔着官差冲人群大声喊:“吴家绸缎,吴家绸缎,色彩鲜艳,柔滑如脂,成本价卖,成本价卖!”</p>
一个沉默站着的锦衣卫终于忍不住转身走向他。</p>
吴东家看见他,立即眼睛大亮,抱着一匹玫红色的花纹绸就往他眼前塞:“大人看看,上好的闽绸,只需三两银子一匹!”</p>
锦衣卫蹙眉:“我只听说过苏绸。”</p>
“苏绸我也有,但闽绸更有性价比,”吴东家立即道:“这一次潘道长的商号就带了很多苏绸,您只带一匹两匹争不过她,不如买闽绸,您用手背碰碰,其触感不比苏绸差的。”</p>
锦衣卫这才用手背去触摸,触之冰凉,的确不错。</p>
“只需三两?”</p>
吴东家立即道:“若是平时,商贩购这种闽绸需五两银子,放到店铺可卖七两至十两银子,但这是近年来,我大明第一批出海的私船,所以小的成本价批给您,只望您到了那头多提一提闽绸和吴家绸缎庄,小的便感激不尽了。”</p>
说白了,他卖这绸缎根本就不为赚钱,只是为了能让倭国人认识闽绸,知道他吴家绸缎庄,将来,海禁开了,可以有更多的人选择他家的绸缎。</p>
哼,他没资格出海,难道他的货就卖不出去了吗?</p>
吴东家热情的给锦衣卫解说他家绸缎的好处。</p>
锦衣卫越来越心动,他转身去找同袍,不多会儿,七八个锦衣卫一起凑过来,大家凑了凑,最后凑出八十多两银子。</p>
吴东家立即挑选最鲜艳的绸缎给他们,还一脸肉疼的多拿了两匹:“我给大人们凑个整,三十匹!大人们到了倭国,凡有看上这绸缎的,还请多提几句福州绸缎庄。”</p>
“你是福州的?”</p>
“是啊,小的听说潘道长的船要出海了,当即紧赶慢赶的赶来,虽说是福州的,但福州距离泉州也不远,将来海船不管从福州出去,还是泉州出去,小的绸缎都可以送到。”</p>
吴东家拿出油布,细细地给他们包好,还教他们这绸缎在海上保存的注意事项。</p>
作为布料,它最怕的就是水、火和污渍,吴东家对怎样保护布料很有经验,他不仅给他们包好捆好,怕他们不记得注意事项,还把它写在纸上塞给他们,一再叮嘱:“一定要完好的带到倭国啊。”</p>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带去的是啥稀世珍宝呢。</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