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雨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2章 开启海贸,剑走偏锋的大明,郁雨竹,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开启海贸
开启海贸</p>
官府办事的速度向来慢得出奇,尤其是案子。</p>
而牵涉广的案子,只会更慢。</p>
所以初四朝廷开印复工后,潘筠没有急着去吉安找邬县令,而是先去了一趟泉州府,顺手把王璁放在泉州。</p>
过年的时候,王璁诚心祷告,给自己算了一卦,这一趟出海乃上上签。</p>
妙真便根据天象给他算了适宜出海的日子,正月二十一到二月初二之间。</p>
王璁打算提前去泉州府做准备。</p>
既然要出海,自然不能只盯着银山的白银,王璁可是想在海贸上打下一片天空的人。</p>
他在倭国半年的时间里做了不少调查,倭国上层阶级,如各地大名,其家族成员最喜欢的是大明的书籍、精美的绸缎、瓷器和金银饰品。</p>
其中书籍的性价比最高。</p>
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书都愿意付出高价,因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文字亦为汉字,且推崇唐宋文化,倭国国内的中原书籍不少。</p>
拿过去的书想要卖出高价,要么是孤本或是重要刊本,否则,就是他们国内没有的书籍才行。</p>
他们是看内容付费的。</p>
王璁从回国后就在准备了,泉州府的书店都被他逛过,在吉安时也翻找了不少书籍。</p>
这一翻,他倒是翻出了不少好书,兵法谋略,这些不能拿到倭国去,倒是可以给小师叔看一看;</p>
唉,小师叔心肠本就不够红,再读这些兵法谋略,人性剖析,心肠会不会更黑呀?</p>
医书、本草一类的书,王璁顺手塞给陶岩柏和妙和师妹,有多余的,就给老倭们带一本,物以稀为贵嘛,带过去的书不能太多,不然显得不珍贵。</p>
其他的匠类书籍,他也是能带的就带一本。</p>
讲天文地理的,他也是先给妙真和在京城的二师弟留一本,剩下的再每样挑出一本来带去倭国。</p>
这么一通寻找,他挑出来的更多是儒家的书籍。</p>
潘筠翻了翻后点头道:“儒家好啊,教人为善,教导人仁义礼智信,不错,不错,多带几本。”</p>
王璁也觉得自己选得好:“我去过益田君的书房,他们甚是推崇儒家文化。”</p>
潘筠颔首:“毕竟同出一源,怎能不喜欢?我看倭国也很应该来个变法,重新思考取才之道,我们的科举就很值得学习。”</p>
潘筠把书都塞给王璁,道:“你可以和益田君提议一二,将来我们要与倭国常来常往,倭国越好,我们才能越好,我们是希望他们能和平昌盛,与我大明共赢的。”</p>
王璁应下。</p>
王璁也就在书籍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余绸缎、瓷器都很好选,直接选用当下最流行的便可。</p>
能在江南流行开来的花色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倭国也很好推销,直说是大明今年最流行的绸缎便能卖出高价。</p>
而倭国的中上阶层的喜好就较为复杂,绸缎、棉麻和茶叶都是他们的最爱。</p>
而中下层,便宜的瓷器和棉麻布料最受他们欢迎。</p>
除这些外,大明的铜钱深受倭国各个阶层的喜爱。</p>
但铜在大明亦为管制用品,铜钱自用可以,想要出口不可能。</p>
之前海禁,海船是走私,不少人都一船舱的往外运铜钱,只要不被水师查禁,漂洋过海,便能换回来不少白银。</p>
所以海寇们喜欢打劫大明的商船呢,只要能截停,便能赚很多钱。</p>
海禁未开前,王璁第一次接触到海船,老实得很,自然不可能藏匿铜钱出关;</p>
现在海禁开了,就算是为了小师叔和三清山的风评,他也不会走私。</p>
</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