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菠萝梅的张浩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暖入寿州,纨绔帝业,爱吃菠萝梅的张浩渺,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车队终于抵达寿州。城门处,寿州的虎娃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举着“暖归”的灯笼,灯笼用寿州的竹篾与返程路上收集的各地彩纸糊成,灯罩绘着明渊一行在各地播撒温暖的画面,从北疆的风雪毡帐,到江南的烟雨画舫,再到塞北的广袤荒漠 ,无一遗漏。
苏国公的铠甲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铠甲上还挂着塞北虎娃送的驼铃,每走一步,便发出清脆的声响,和虎娃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陛下,咱们可算回来了。”苏国公望着熟悉的城门,眼中满是感慨。明渊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虎娃们红扑扑的脸蛋,心中满是温暖。
刚进城,明渊便看到护生堂前摆着一口巨大的锅,里面煮着用护生谷熬制的腊八粥,香气四溢。楚夫人正带着寿州的妇人们往碗里盛粥,粥里不仅有寿州的红枣、莲子,还有北疆的沙枣、塞北的葡萄干,是各地温暖的汇聚。
“陛下,您可算回来了!”小丫头端着一碗腊八粥跑过来,“这是我们特意为您熬的,里面放了好多好东西,喝了一冬天都不会冷!”明渊接过碗,触到碗壁的温热,看着粥里丰富的食材,仿佛看到了这一路的暖澜之行。他轻轻抿了一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暖到了心底。
此时,护生堂内也热闹非凡。虎娃们围在火塘边,展示着他们这几个月的成果。有人编织了新的护生笠,笠面上绣着各地的标志性图案;有人用寿州的陶土制作了小摆件,造型是明渊与苏国公在播暖路上的场景;还有人写了歪歪扭扭的文章,讲述着自己对暖澜的理解。
“陛下,您看!”小少年举着一本册子跑过来,“这是我们写的‘暖澜日记’,里面记着每天发生的事,还有我们对暖的想法。”明渊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太阳,下面写着:“暖就是像太阳一样,照着所有人。”再往后翻,是北疆虎娃寄来的信,信里夹着一片护生草的叶子,还有江南虎娃画的画,画中是明渊在暖澜台上播撒谷种的模样。
明渊一页页翻着,心中满是感动。这些稚嫩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让他更加坚定了护生的信念。他知道,这场暖澜之行虽然结束了,但护生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
夜幕降临,寿州城张灯结彩。明渊登上城楼,俯瞰着这座熟悉的城市,灯火辉煌,暖意融融。苏国公走上前,与他并肩而立。“陛下,”苏国公轻声说道,“这一路,咱们看到了天下人的温暖,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护生的力量。”
明渊望着远方,目光坚定:“叔叔,这只是开始。暖澜之行,让我明白,护生之道,在于人心。只要天下人都心怀温暖,相互守护,这世间便处处是暖。”
此时,城下的虎娃们点燃了“暖澜烟花”,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甲叶纹、龙鳞纹、驼铃纹、莲荷纹……各种代表着不同地域的图案在烟花中交替出现,将整个寿州城映照得如同白昼。虎娃们欢呼着,跳跃着,他们的笑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明渊在城楼之上,于《护生新章录》中写下:“归暖寿州,非为休憩,乃为再启新程。暖澜之行,如春雨润物,滋养人心。铠甲之护、龙袍之引、虎娃之传,皆为暖之源泉。待得千城同暖,万民相护,方知护生之真谛,乃为构筑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人间。此后,当以更坚定之心,播撒温暖,让护生之光照耀每一寸土地。 ”案头的“暖澜日记”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与窗外的烟花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温暖故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