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聚光灯下
钱小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聚光灯下,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钱小眼,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代表,\"李敏认真地问,\"类似王大爷这样的困难户,村里还有多少?\"
\"二十七户。\"杨进京不假思索,\"我们计划用村办企业今年的利润,优先帮他们修房子。\"
采访结束前,央视记者突然提出要去杨进京家看看。县委的人慌了神——谁都知道杨书记家简朴得过分。
\"走呗。\"杨进京倒很坦然。
推开杨家斑驳的木门,记者们看到的是三间普通的砖房。堂屋墙上挂满了奖状和照片,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年轻的杨进京穿着军装,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大儿子。
\"杨代表,\"孙记者好奇地问,\"您当了这么多年干部,家里怎么......\"
\"够住就行。\"杨进京笑着给客人倒茶,\"钱得用在刀刃上。\"
王素心端出一簸箕刚炒的花生,手抖得撒了一半。李敏连忙蹲下帮忙捡:\"嫂子,您别忙活了。\"
\"不忙不忙......\"王素心红着脸,\"就是......就是怕给老杨丢人......\"
\"丢人?\"孙记者举起相机,\"这才叫真实!\"
送走记者团时,周卫国拉着杨进京落在后面:\"老杨啊,你今天这是......\"
\"周县长,\"杨进京望着远去的车队,\"亮丑才能进步啊。\"
一个月后,《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泥土芬芳里的代表情怀》,配图是杨进京蹲在麦田里查看灌溉渠的照片。央视的专题片《一个村支书的\"三本账\"》更是引发了全国热议。
最让东八里庄沸腾的是,节目播出后,省里专门拨了一笔资金用于危房改造,还有十几家企业主动联系要投资村办企业。
\"杨书记!\"李满囤兴冲冲地跑来,\"又来了个记者,说是要跟您同吃同住一个月!\"
杨进京正忙着给王老汉家修屋顶,头也不回:\"让他等着,我这儿忙着呢!\"
夕阳西下,杨进京蹲在新铺的屋顶上,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的灯火。他知道,聚光灯终会熄灭,但脚下的这片土地,永远需要他这样的守护者。
杨进京蹲在村委会门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捏着一沓信纸,额头上的皱纹比往日更深了几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有赞扬的,有取经的,还有十几封是尖锐的批评。
\"杨书记,您看看这个。\"村会计小心翼翼地递过最新收到的信,\"说咱们村办企业污染环境......\"
信纸上的字迹工整得刺眼:\"尊敬的杨代表,您在电视上大谈乡村振兴,却纵容村办砖窑排放黑烟,请问这就是您的新农村建设吗?\"
杨进京的手指微微发抖。砖窑确实冒烟,但那是最基础的轮窑,全县几十家都这样。以前从没人提过这事,现在却成了\"罪证\"。
\"杨书记!\"张虎风风火火地跑来,\"县环保局来人了,说要检查砖窑!\"
检查组的车还没停稳,领队的副局长就板着脸下了车:\"杨代表,我们接到群众举报......\"
\"不用查了。\"杨进京直接打断他,\"确实冒黑烟,我们正在改造。\"
副局长显然没料到这出,准备好的台词卡在了喉咙里:\"那、那限期整改......\"
\"给半个月。\"杨进京转身就往砖窑走,\"我带你们看看实际情况。\"
窑厂里,工人们正光着膀子搬砖,汗水在黝黑的皮肤上闪着光。老窑工李三看到领导来了,紧张得差点摔了一摞砖。
\"李师傅,\"杨进京高声问,\"新定的除尘设备啥时候能到?\"
\"后、后天......\"李三结结巴巴地回答,\"杨书记,真要花那三万块钱啊?\"
\"花!\"杨进京斩钉截铁,\"不仅要买设备,还得送你去县里培训。\"
环保局的人走后,张虎急得直搓手:\"杨哥,三万块啊!咱村养老院还等着钱装修呢!\"
\"该花的钱一分不能省。\"杨进京拍了拍窑厂斑驳的墙壁,\"现在全村都活在放大镜下,一点错都不能有。\"
压力不仅来自外界。第二天开村民代表大会时,一向支持杨进京的王铁柱爹突然拍了桌子:\"进京啊,现在外头都说咱村是'典型',可我家房顶漏雨三年了,咋没人管?\"
会议室瞬间安静。杨进京翻开他的\"问题账\",手指停在一行字上:\"王叔,您家是第17户待改造的危房,按计划下个月动工。\"
\"等不及了!\"老人红着眼圈,\"昨儿下雨,我孙子写作业都得打伞!\"
杨进京合上本子:\"明天我先带人去给您修屋顶。\"
\"那其他16户呢?\"李满囤突然插话,\"都像老王这样闹,工作还干不干了?\"
眼看要吵起来,杨进京猛地站起身:\"是我的错!光顾着应付外面,把乡亲们的急事耽误了。\"
他当场调整了改造顺序,把最困难的十户提前。但这样一来,村办企业的资金周转就出了问题。
\"杨书记,\"纺织厂会计急得直冒汗,\"这么一改,下月工资都成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