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完美198008转战宝钢6
cjz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不完美198008转战宝钢6,196307出道马鞍山Cjz,cjz1,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转战宝钢——“不完美”的启程
摘要: 作者回忆当年满怀激情入川支援三线的盛况,对比此次转战上海宝钢时遭遇的冷落与不解。轮船上,他竭力动员青年工人,讲述三线建设的艰苦传奇(如攀枝花创业、武钢一米七),试图唤起自豪感。抵沪时,十六铺码头的恶臭引发年轻工人(如张英杰)的强烈不满和质疑。面对怨气,作者巧借英语单词“imperfect”(不完美),通过添加一点变为“I'm perfect”(我很完美),点明克服当下困难、亲手创造完美的精神内核,瞬间凝聚士气,带领队伍准备登岸迎接宝钢建设的挑战。
——————
【06】不完美
转战宝钢,东去上海的轮船上,我想起1964年离开大城市武汉入川三线时,申请书、请战书、决心书,……以及被批准后的那份激动、那份光荣、那种热血沸腾、那种气血上涌的感觉……
这次转战宝钢,却是我在历次转战动迁过程中最窝囊的一次,想当初入川,溯流西行……,随着船笛声江轮泊岸重庆的锣鼓声把我从遐想的云端拽回到地面。抬头望去重庆朝天门江边码头,登岸的石阶拾级而上直指蓝天插入云中的景象,真有孙悟空“初登上界,乍入天堂”的感觉(《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登岸石阶的两旁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欢迎的人群挥舞着小红旗,“热烈欢迎支援三线建设的野战大军!”“向支援三线建设的野战大军致敬!”……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那是欢迎三线建设重庆的欢迎队伍。
……
抚今追昔,回首往昔岁月,那时的思想工作着实精细入微,令人赞叹不已!就拿造势来说,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手段,如激昂的演讲、醒目的标语、生动的图画,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斗志的氛围,让人们深受感染,心怀澎湃。而吹风环节,犹如春风化雨,以温和而又坚定的方式,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每一个人。动员阶段更是热火朝天,各级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基层,以亲身经历和真挚情感激发大家的热情与决心。
申请过程则严谨有序,每个人都怀着敬畏之心,认真书写自己的申请,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工作的渴望和担当。请战之时,那场面更是令人热血沸腾,一个个坚定的身影,一双双炽热的目光,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审查环节更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确保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
不仅思想工作做到了个人,其触角还深入到家庭。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地走访每一个家庭,与家属们亲切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担忧。通过讲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消除家属们的顾虑,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每个细节安排得妥妥当当,无论是工作的时间安排、任务分配,还是后勤保障,都考虑得周全详尽。把每个人的干劲鼓得足足的,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这种精细且全面的政治思想工作,无疑为当时的三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线建设的艰苦……晚上,我们把雨衣铺在地上,裹着被子和衣躺在潮湿的地下,三三两两的挤在一起取暖。冻的睡不着,大家就讲故事说笑话,真个是:“看看渣滓洞,烈士英模在心中;想想两万五(长征),再冷再累也不苦!”…。
……
思想先行,深入的思想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单位坚守并传承的优良传统。尽管贺政委有过交待:“二队人员动员和思想工作你在上船后再做工作。” 为鼓舞士气,在轮船上,我向动迁职工,讲述了建设三线的艰苦与浪漫,讲述了重庆刘家坝2350工程的攻坚克难,讲述了火红年华攀枝花,讲述了武钢一米七……对我们将要踏进祖国第一大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宝钢的幸运与自豪。
特别是那些上山下乡知青返城刚刚招进公司的年轻人,他们满怀憧憬又略带迷茫的眼神,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向他们详细描述了建设三线的艰苦岁月,那是在物资匮乏、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无数建设者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砖一瓦搭建起国家工业的基石。比如,只为了早日完成任务。
同时,我也讲述了重庆刘家坝 2350 工程的攻坚克难。那是一个技术难题层出不穷的项目,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施工挑战,员工们日夜钻研,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工艺,最终成功突破重重难关。
还有那火红年华的攀枝花,在荒无人烟的山区,建设者们风餐露宿,却依然坚守岗位,没有道路自己开,没有住房自己盖,“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长江是澡堂”,“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一盆水早洗脸、午洗手、晚洗脚,剩下浇菜地。”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先生产,后生活,肩扛人驮,“白天杠杠压(抬石头、抬施工器具设备材料),晚上压杠杠(睡觉用木棒架成的简易床)”从一片不毛之地到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劳动者的汗水,每一个成就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奉献。
再说武钢一米七,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无数工人师傅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一线,为国家的钢铁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而如今,我们将要踏进祖国第一大城市,去建设现代化的宝钢。这是何等的幸运与自豪!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将在这片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精神,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工业目标而不懈努力。
……
船身猛地一震,汽笛骤然撕裂空气,浑浊短促,似被浓雾呛住了喉咙。上海十六铺码头狰狞的剪影迎面撞入眼帘。
“到了!到了!”年轻工人骚动着挤向船舷,脸上跳跃着久违的兴奋。然而下一秒,一股浓烈、粘稠、令人肠胃翻搅的恶臭,像一只无形的、污秽的巨手,猛地扼住了所有人的咽喉。是粪便发酵后混合着黄浦江特有腥臊的死亡气息。
“呕——!”
“我的娘!这什么味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