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z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争议骤起 头号工程生波折宝钢下马停缓再上马1,196307出道马鞍山Cjz,cjz1,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80年9月,正高速建设的宝钢项目突遭强烈质疑,全国人大会议上爆发了“共和国质询第一案”,170多名代表尖锐质询冶金部长。质疑声浪迅速席卷工地,人心惶惶。更致命的是“宝钢下马”传闻坐实,导致数万建设者面临失业和强制调遣(尤其湖北籍工人无法返回武汉)。绝望中,大批愤怒的工人(主要是湖北籍)聚集冲击指挥部,高喊“回武汉”,事态濒临失控。项目技术负责人虽忧心忡忡,却受困于身份选择回避。公司管理层压力巨大,严令各单位带回所属人员。

——————

【01】风暴骤临:头号工程遭质疑

1980年9月,宝钢工地。

八月的热浪似乎还在钢铁骨架间蒸腾,空气中却已悄然弥漫起一股截然不同的寒意——一种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沉重窒息感。仅仅一个月前,我还沉醉在宝钢建设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洪流之中:崭新的思想如闪电劈开陈规,前沿的技术如巨锤夯实基础。每一天,大脑都在高速运转,贪婪地吸收着这钢铁摇篮里迸发的一切。我甚至痛惜,若是早来两年,能学到、参与的必将更多!这迟来的相逢,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相见恨晚”。

然而,璀璨星河骤然熄灭!仿佛只是一夜之间,整个天空都晦暗了!“变天了”的传闻不再是工棚角落里的窃窃私语,它如同决堤的洪水,迅猛而无情地席卷了整个工地,旋即被白纸黑字的报纸、冰冷严肃的电视新闻彻底印证、放大:

“为什么要建设宝钢?”

“为什么把工厂建在柔软的上海沙滩上?”

“为什么没有权威专家的可行性认证?”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为什么放着国内铁矿不用,偏要耗费宝贵外汇进口矿石?”

一个个沉重的“为什么?”犹如冰雹,噼里啪啦砸在每个建设者的心上。食堂里,端着搪瓷碗、铝制饭盒的工人们面面相觑,咀嚼的动作都慢了下来,眉头拧成了疙瘩。技术员的图纸摊在桌上,铅笔却停在半空,凝重的沉默替代了往日的争论喧嚣。不安,真切的不安,像石灰窑的粉尘一样,无孔不入地钻进每个人的毛孔。

真正的惊雷在1980年9月4日的北京炸响! 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170多名人大代表,如同170多支投枪,将尖锐的质询直指冶金部部长唐克的心脏!现场的气氛透过电波都能感受到那份剑拔弩张——“共和国质询第一案”!光是这个名头,就足以让千里之外的宝钢工地上,每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第二天,《解放日报》头版头条详细刊载了唐克部长“毕恭毕敬”却难掩狼狈的答辩。工棚里,识字的老工人颤抖着手念出声,念一句,周围就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和不忿的低骂。“解释?”老师傅陈大栓把报纸狠狠拍在油腻的桌面上,声音粗嘎得吓人,“解释顶个屁用!我看呐,悬了!”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向窗外原本热火朝天的工地,此刻却透着一股诡异的沉寂,“听风就是雨,人心都散了!”

“宝钢头号工程!上马下马!国家大事,与你何干?” 有人试图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也安慰旁人。但内心深处另一个声音却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钢铁巨兽的每一颗螺丝,都是我辈亲手拧上的!它的命运,怎能与我无关?!

不幸的是,陈大栓的预感正以可怕的速度变成现实。“宝钢下马”的阴云不再是猜测,它像一张冰冷的巨网,沉沉压下。“定局”二字,开始在绝望的私语中疯传。外商哗然,国内批评声浪汹涌如潮。更致命的是,一道道“束装待回”的冰冷指令,如同瘟疫,迅速扩散到宝钢工地上十万颗火热的心脏(连同家属)!

曾经,怀揣着为国家钢铁现代化贡献青春的炽热梦想,他们从天南地北汇聚到这长江口岸。如今,这梦想像肥皂泡般瞬间破灭,留下的,是可能在荒滩泥沼中蹉跎岁月的巨大恐慌!具体到我们这支队伍,湖北籍工人更是退路断绝! 武汉?武钢一米七工程早已竣工,回不去了!唯一的退路,只有遥远的攀枝花!

这个噩耗,对我们队伍里的湖北籍工人,尤其是那些刚从武汉招工返城的下乡知青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们是为了建设宝钢、为了更好的前程才离乡背井!眼看梦想成空,还要被发配回更偏远艰苦的攀枝花?“不行!绝对不行!” 压抑的怒火瞬间被点燃。绝望和愤怒像失控的野火,迅速燎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名柯:劳模家的柯学研究员

拖延症ddl战士

烬刃

九道zj

陆然的平凡人生之路

爱吃蜜香五花肉的万老

分手重逢,高冷教官又沦陷了

小言芝

神朝之上

薛平子

三岁半满级老祖宗,错绑系统封神

青青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