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经济效益之疑宝钢下马停缓再上马6
cjz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经济效益之疑宝钢下马停缓再上马6,196307出道马鞍山Cjz,cjz1,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上面这个简单例子就可以看到,时间因素对资金价值的变化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时间越长,利率越高,影响就越大。
宝钢工程的 投资主要是从外国借来的,利息是不低的,建设的工期也不会短,因此,在计算投资的经济效果和还本期时,能不考虑时间因素吗? 十三年真的能够还本吗?下面我们就来计算这个问题。
二、宝钢工程的实际还本期
上面已经提到,宝钢工程的投资主要是从外国借贷的,根据合同规定,年利率为7.25%,因此,当宝钢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创造的利润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只有在利润中扣去利息之后才能还本。因此,计算宝钢投资的实际还本期公式不是t=K\/m,而是该应利用“逐年利润贴现值偿还法”。这种方法既考虑还本,又计及付息,这样计算出的还本期才是真正的还本期。它的公式为:
ts=(-lg(1-(k.i\/m)))\/(lg(1+i))
式中:ts——实际还本期,k——工程总投资,i——年平均利率,m ——年平均利润。
现在,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宝钢工程的实际还本期:
ts=(-lg(1-(227x0.0725\/17.5)))\/(lg(1+0.0725)=约40(年)
这就是说,宝钢庞大投资的实际还本期不是13年,而是40年。 也许有人会问:宝钢投资的还本期真有这样长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这样长。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宝钢的资金利润率太低,根据冶金部自己的计算,仅仅为 m\/k=17.5\/227=7.6 %,而宝钢借外债的利率为7.25%,两者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企业创造的利润,除付息外所剩已经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还本期能够不高吗?
这里还必须指出,如果考虑企业在创造利润时,除掉依靠由工程投资转化成的固定资金外,企业还必须有流动资金,在投产之前的 建设期间企业不创造利润却已经开始交付利息等因素,则投资的还本期比四十年还要稍为长些。但投资的还本期长达四十年己足够可以说明,宝钢庞大投资的经济效果,与冶金部两位部长说的相反,是不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怀疑是有根据的。
三、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冶金部在计算还本期时为什么不考虑时间因素呢?
为什么两位部长坚持十三年可以还本呢?
这值得大家深思。
这是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投资政策有关的。
我国基本建设的投资一直由国家财政无无偿拨款,企业建成之后,不还本也不付息。
这种习惯做法也影响到宝钢,所以连合同上明明写着每年交付7.25%的利息,他们也可以视而不见的。
这种拨款制度不改变,投资的经济效果是提不高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部门和企业争投资、争设备非常积极, 但却很少研究投资和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经济效果。
这种大少爷式的败家子作风,实在是建设四化的大敌。广大人民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宝贵资金,却被他们成万亿地浪费掉,这种蠢事再也不应该继续下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应该通过对宝钢工程的这次讨论,既促进宝钢工程本身的建设又能推动今后大型项目甚至整个基本建设的改革。
对宝钢本身来说,不能光看到设备先进的一面,更应该认真考虑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在目前应该千方百计节约投资,节约外汇,至少不要再使总投资突破227亿元。
投产后则要大力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润率。
计算表明,资金利润率每提高1%,还本期就可以缩短几年,当资金利润率达到12%时,投资还本期就可以降到十三年。
对整个基本建设来说,今后应该加强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宝钢的经验教训说明,现代化的工业建设,特别是大型工程的建设,从资源利用、厂址布局、设备选择到产品销售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经济问题。
如果我们在动工之前,没有详细地制定一个科学的建设方案,没有在技术上经过认真周密的研究,没有在经济上进行充分深入的论证,就匆匆忙忙拍板定案,就会给以后的施工和生产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被动,就会给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实际工作己经迫切要求,在确定基建项目之前,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的技术经济研究工作,应该把这项工作明确规定为基本建设的法定程序,没有项目的技术经济研究和论证报告,就不能审批项目的计划,更不准匆匆进行施工和建设。
本文原载《上海管理科学》1980年第二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