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无尘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弦上的暖壤,月光沉溺于星野,净无尘啊,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言看着儿子眼中那份经过风雨洗礼后更加清晰的守护决心,点了点头:“好。”
父子俩合力,将木亭的部件小心地搬到庭院里,放在小苗旁边。顾言负责最关键的组装和固定,念初则充当小助手,递工具,扶着构件,小脸上满是参与重大工程的兴奋与严肃。当最后一根念初亲手打磨的柱子稳稳嵌入顶盖的榫卯,顾言用特制的小木槌轻轻敲击固定,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可爱的木亭便稳稳地立在了小苗旁边。亭顶投下的一片小小荫蔽,正好将小苗孱弱的身躯温柔地笼罩其中。
念初退后两步,看着自己的小苗在这座他参与建造的“房子”下安然静立,一种混合着保护欲和成就感的暖流瞬间溢满了小小的胸膛。他立刻跑回屋,拿出了他的水彩笔和画纸。
这一次的画,他画得格外细致,也格外不同。画面中央,依旧是那株带着病后痕迹(他用灰绿和浅枯黄表现)但姿态已显舒展的小苗。而在小苗上方,他第一次画出了一个立体的、有顶有柱的物体——他笔下的小木亭!虽然结构比例有些稚拙,但亭顶的弧度、支撑柱的笔直,甚至亭子投下的那片小小阴影(他用浅浅的灰色涂抹),都被他努力地表现了出来。亭子旁边,他还画上了一张小小的古琴,琴弦被涂成了温暖的亮黄色,几道柔和的、波浪形的黄色线条,从琴弦上流淌出来,轻柔地环绕着下方的小苗。
画完,他想了想,在画的右下角,用尽了全力,写下了他能写出的最工整的字:“小苗的家和伞。还有…念初的琴声。” 他画不出那种无形的温暖力量,但他用琴弦和流淌的线条,记录下了他心底最真实的感受——是琴声,是他心底那份焦灼的守护愿望化作的旋律,和他的汗水、爸爸的“手术”一起,拉住了小苗下滑的生命。
沈星晚看到了这幅画。她没有立刻拿出相机拍照,而是心中一动,转身走进了储藏室。片刻后,她捧着一个细长的、同样包裹着柔软丝绒的琴囊走了出来。
“念初,”她走到儿子身边,将琴囊递给他,“打开看看。”
念初好奇地接过来,拉开丝绒琴囊的拉链。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琴,比他练习的那张儿童琴稍大一些,形制更为古朴优雅。琴身线条流畅,木色温润深沉,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沉静光华。最引人注目的是琴身靠近岳山处,镶嵌着一小片深褐色的、纹理极其致密美丽的木料,那纹理如同流动的琥珀,又似凝固的时光。
“这是爸爸的古琴。”沈星晚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温柔的庄重,“是爸爸的老师傅,用一棵很老很老的银杏树的木头做的。那片深色的木头,就是那棵老银杏树的一部分。”
念初的小嘴微微张开,惊讶地看着琴身上那片深色的木头,又看看阳光下庭院里那棵巍峨的老银杏树,再看看自己小苗旁边那座崭新的小木亭,最后,目光落回自己画纸上那个同样由木头做成的小亭子。一种奇异的、宏大的连接感,像电流一样瞬间贯穿了他小小的身体!
老银杏树…爸爸的琴…小苗的新家(小木亭)…自己画上的亭子…还有自己那不成调的琴声…
所有的点,在这一刻被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木头,琴声,守护…它们来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却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生命,以及守护生命的心意!
他伸出小手,极其珍惜地、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敬畏,轻轻抚摸着琴身上那片深褐色的银杏木镶嵌。指尖传来的触感温润、坚实,仿佛能触摸到那棵不知名老树深埋的年轮,感受到它在无数个春秋里默默积蓄的力量。这力量,如今化作了爸爸指尖流淌的深沉乐章,也化作了此刻他掌心下的温暖慰藉。
“爸爸的琴…也是银杏树做的?”念初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琴中沉睡的古木之魂。
“嗯。”顾言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他蹲下身,宽厚的手掌轻轻覆盖在儿子抚摸着琴身的小手上,也覆盖住了那片深褐色的木纹。他的掌心温热而有力。“每一棵树,每一件用心做出来的东西,都带着做它的人的心意,也带着它自己从土地里带来的力量。”他深邃的目光看着儿子,也仿佛穿透了琴身,看向更悠远的过往,“你为小苗弹琴,你的心意,加上这木头里老树的心意,还有爸爸的心意…很多很多的心意叠在一起,土地会知道,小苗也会知道。”
念初仰着小脸,看着爸爸的眼睛,又低头看看掌心下那片深褐色的木纹,再看看阳光下小木亭投下的那片小小荫蔽。他小小的胸膛里,那幅无形的“大地图”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清晰、更加辽阔。他不仅看到了自己守护的小苗这一个点,更看到了连接着这个点的、无数条来自过去、来自大地深处的温暖根须。
他小心翼翼地将爸爸的古琴重新装回丝绒琴囊,拉好拉链,像守护一件稀世珍宝般抱在怀里。然后,他拿起自己那幅画,走到小苗和它的小木亭旁边,蹲下身,将画纸平整地铺在旁边的草地上,让画上的小亭和琴声的线条,与眼前真实的景象静静相对。
风很轻,阳光温暖。老银杏树的枝叶在头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诵一首无声的古老歌谣。念初安静地蹲在那里,小小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沉静而专注。他看着画纸,看着小苗,看着木亭,也看着怀里抱着的、装着爸爸古琴的琴囊。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根须,那些来自不同时间的心意,在此刻的阳光下,在他小小的心田里,悄然缠绕、融合,无声地向下扎得更深,也向上,孕育着更加坚韧的守护力量。暖壤承印,弦音绕梁,而生命的图景,在稚嫩与古老的交汇处,正勾勒出下一笔生长的线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