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奇思妙想
梦幻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章 奇思妙想,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梦幻诗人,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着又把小册子翻了两页:“你细看我画的图,步骤都写得明明白白。辽河下游虽是烂泥滩,但在那地方架一座临时军桥,并非不可能。先用石头、稻草垫底,铺上木板;第一层浇上我特制的‘灰泥’,再覆粘土,最后再用灰泥灌缝。如此反复七八层,最后引水浸泡固结。算过了,修这么座桥,顶多七天!”
“桥一成,就不用再钻那憋屈的峡谷,省下多少粮草?高句丽做梦也想不到我们会跨过沼泽,突然杀到跟前,再加上大炮助威,此战必胜!”
李世民听得眉头紧锁:“这法子……真能成?”
“当然能成!你是商人,不懂也正常。”陈迎新催促道,“交给李二,他一看就明白!”
李世民心里直翻白眼——他现在是一点也不明白!但面上不动声色,打算先应下,回长安再找工部匠人细究。
陈迎新接着道:“只要这桥成了,辽东与中原就通了血脉!待平定高句丽,以此桥为根基,花几年功夫,用石头、夯土把整个辽西沼泽填平。到那时,高句丽就彻底攥在大唐手心里了!”
房玄龄在一旁听得心潮起伏。这陈迎新果然不是凡人!满朝文武面对辽河天堑,想的都是怎么绕,他却要硬生生把它踏平!这路子,野得不像话!
可若真能成……攻打高句丽便如探囊取物!高句丽永无翻身之日!更重要的是,战后迁徙中原百姓过去,不出十年,高句丽必如突厥一般,彻底融入大唐!此计,当真绝妙!
李世民四人交换眼神,显然想到了一处。
房玄龄又翻了几页册子,发现新问题,皱眉道:“你竟说此战出兵不能超五万?这如何使得!高句丽精兵少说二十万!他们占着地利,我军若只出五万,连人数都落了下风。老夫虽不通兵事,也知不能如此莽撞!大唐怎么也得发兵二十万!”
陈迎新嗤笑一声,挥手道:
“高句丽有二十万精兵?绝无可能!撑死五万!余下的不过是契丹、靺鞨那些凑数的杂牌!论战力,给我大唐精锐提鞋都不配!”
陈迎新指着那本小册子,语气斩钉截铁:
“派五万精兵去,已是抬举他们了!”
“二十万大军?他们哪配!”
他接着往下说:
“辽东那地方,天寒地冻,一年里头能打仗的好时候,满打满算也就半年光景。”
“咱们必须在落雪封路之前,速战速决!”
“可千万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辙!仗打得拖泥带水,白白耗死多少将士!”
“赶在冬天前把仗打完,咱们的损失才能降到最小!”
他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如今我琢磨出了新法子——先用大炮轰开他们的乌龟壳,高句丽人根本挡不住!然后咱们大唐的精锐铁骑再冲进去横扫!”
“都说他那三道防线固若金汤?哼,在我眼里就是小孩过家家!”
“什么上百个前哨堡垒?什么护城河防线?还有那劳什子千里长城?全是笑话!”
陈迎新嗤笑一声,
“给我三天,定叫它们统统化为齑粉!”
他这番话,把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四人惊得目瞪口呆,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
杜如晦张着嘴,半天合不拢,直愣愣地盯着陈迎新。他向来知道陈迎新足智多谋,精通商贾农耕之道,今日才见识到,此子于军略一道竟也如此了得!真真是样样皆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