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平反
打瞌睡的猫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平反,重生1979:我把知青老婆宠上天,打瞌睡的猫11,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思源被噎了一下,但仔细一想,这话也在理。
别的先不说,儿女双全,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他心里的那点惋惜和不平,似乎被陈默这份坦然冲淡了些。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二放映厅的入口。
陆思源上前一步,将电影票递给检票员,同时不动声色地从内兜里掏出一个小红本晃了一下。
检票员的目光在那小红本上停留了一瞬,立刻侧身让开通道:“两位同志里面请。”
陈默跟在陆思源身后,平静地走进了光线昏暗的放映厅。
其实陈默心里头确实也揣着几分好奇。
这年头,电影院里是什么样的。
上辈子这时候,他也就在村口那晒谷场上,看过几回露天电影。
银幕两边坐满人,蚊子嗡嗡叫,片子也多是些放了一遍又一遍的旧片子。
正经八百的电影院,别说他那偏远的小县城了,就是省城阳市,这会儿也压根儿找不着。
所以,踏进这黑黢黢的放映厅,陈默那份“第一次进电影院”的新鲜感,是真真切切的。
忍不住四下张望,高耸倾斜的坡形地面,深色的座椅,弥漫在空气里淡淡的樟脑味和尘土气息。
还有最前方那块巨大的,泛着微光的布幕……
这一切,对他这个两世为人的人来说,都带着点奇妙的陌生感。
趁着摸黑找座位的空档,陆思源凑近了陈默,压低了声音,带着点儿显摆的得意劲儿:“这片子叫《车队》,可是美国的,真正的美国片!”
陈默挑了挑眉,没做声,等他继续往下说。
“嘿,”陆思源声音压得更低,还警惕地扫了眼左右,“告诉你,这可是内部参考片,不对外的!得单位开介绍信,组织上还得政审才行!”他拍了拍陈默的胳膊,难掩兴奋,“我老早就托人定了票,想着要是赶得上就带你见识见识。”
他这模样,分明是自己也心痒难耐得很。
“美国的?”陈默重复了一遍。
两人摸索着在后排找了个居中的位置坐下。
影院里黑压压一片,几乎座无虚席,只有银幕的微光亮着。
刚坐定,旁边就灵活地溜过来一个半大小子。
他斜挎着一个鼓囊囊的工装帆布包,包口插着几支绿色的玻璃瓶。
“同志,来瓶北冰洋吗?”男孩声音不大,却很清晰,“一毛五一瓶,刚冰好的!”
陆思源一看乐了:“嗬,小子,挺会找地方啊!外面卖一毛二,你这就敢卖一毛五?坐地起价嘛!”
“同志哎,外面卖是便宜,”男孩立刻压低声音解释,带着点小委屈,“可人家要收瓶子的呀!进这里面来卖,瓶子是带不出去的,回头退瓶押金找谁要去?这不就得多掏点辛苦费嘛。”他一边说,一边警惕地看了看过道。
“行,来两瓶!”陈默没心思跟他掰扯这小差价,直接掏出钱。
那小伙子收钱,递汽水,动作麻利得很,转眼又猫着腰溜向其他人了。
冰凉的玻璃瓶入手,陈默借着微光看了看。
这时候的北冰洋汽水瓶身并没有标签,只有瓶盖上压印“北冰洋”的字样。
电影《车队》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这是一部在这个时代国内罕见的美式狂飙与叛逆激情主题的电影。
银幕上发动机的轰鸣;公路飞驰的壮观场面,还有那种不受拘束的自由气息,确实是国内难得一见的风景。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纯粹从技术角度看。
美国的电影工业已然很成熟了,画面节奏和镜头语言都远超同期国产电影。
这样的电影,在整个大陆地区,恐怕也就只有京城核心的首都电影院,才能通过“内部参考”的特殊渠道看到了。
陈默不得不承认,这陆思源带他来看的,还真是这个年代货真价实的“开眼界”。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时,陆思源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中,意犹未尽地拉着陈默边往外走边喋喋不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