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夕阳照鬓霜,浮生重启录,信手闲书聊东西,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阳阳从山东回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跟我念叨,说在沂蒙山区遇见的那个瘸腿老头,就住在当年林晚逃出来的王家洼村。
老头守着三间墙皮剥落的土房,堂屋正中央供着“娘之灵位”,牌位前摆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那碗沿上的缺角,跟咱家灶台上放了十几年的老碗一模一样。
“爹,”阳阳声音低下去,“那老头腕上有道烫伤疤,深褐色的,他攥着我的手问北京是不是真有高楼,说这辈子最大的念想,是想看看城里人说的‘电梯’是个啥模样,是不是真能让人站着就往天上走。”
我蹲在墙根抽烟,看着林晚往绿豆汤里撒晒干的桂花。
她的手忽然停了一下,鬓角的白发在夕阳里亮得刺眼,像落了一层碎银。
老槐树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晃啊晃的,我忽然想起1977年雪夜里王强举着结婚证时通红的眼睛,和二十年后他在破庙里问“电梯”时茫然的神情——原来这二十年,有人在胡同里把苦日子熬成了甜,有人却在山坳里被时代的车轮碾得越来越远。
忽然想起那年冬天的两碗阳春面,面汤上飘着的油花,在雪夜里亮堂堂的,竟照亮了往后几十年的光阴。
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一个蹲在垃圾桶旁的姑娘,会陪我走过这么多年,生儿育女,把这苦日子过成了甜的。
我听完没说话,只是看着林晚往绿豆汤里撒桂花。
她现在说话还是含糊,但我知道,有些伤疤会跟着人一辈子,有些苦汤咽下去,总能熬出点甜味。
后来我托去山东送货的老乡给那老头捎了双厚棉鞋,鞋窠里塞了张字条,上面只写了四个字:“路在脚下”。
半个月后老乡回来说,老头对着字条看了半晌,最后把鞋垫抽出来垫在“娘之灵位”底下,自己依旧趿拉着露脚趾的单鞋,蹲在村口晒谷场看拖拉机路过——那是村里唯一能见到的“铁疙瘩”,突突突的响声能传出去二里地,每次路过,他都要眯着眼追着看,直到拖拉机消失在黄土坡后面,才慢慢挪回破屋。
尘世间的缘分啊,有时候就像碗底的面汤,看着清淡,却暖透了心尖子。
那些苦的、甜的,都在岁月里熬成了滋味,咽下去,就是一辈子。
风吹过胡同,卷起几片落叶,打在槐树干上沙沙响。
林晚坐在我旁边,轻轻靠在我肩上,我们谁也没说话,就这么坐着,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在青石板路上,像两幅模糊的画。
我腿上的镰刀疤在阴雨天还会发疼,林晚腕上的烫痕早已褪成浅粉色的印子。
而王强腕上的疤,或许还在山东的寒风里隐隐作痛。
这尘世间的伤啊,有的被阳春面的暖捂热了,有的却永远冻在了时代的拐角处,成了没人愿意提起的注脚。(本卷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