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1章 钉锁蛟龙,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云影流光,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南的梅雨季总是湿漉漉的。秦淮河的水漫过半尺,乌篷船在浑浊的水面上晃,船家的竹篙点下去,带起一串泥泡。西水关的老人们蹲在江滩边的老槐树下,吧嗒着旱烟看江,嘴里念叨:\"又要修河道了,也不知惊动江底的龙没有。\"
今年修的是新河道。县太爷贴出告示,说要顺着江势拓宽三十丈,让洪水能\"顺顺当当\"往长江跑。可沿江的渔户却不买账——他们在江滩上烧了三柱香,跪在泥里磕得额头通红:\"江底锁着七根龙钉呢!那是陈大人当年镇蛟的,动一根,蛟就醒了!\"
老人们说的陈大人,是五十年前的治水官陈九皋。那年大水漫了金陵城,城墙根的柳树都泡在水里,像根泡软的面条。陈九皋带着衙役在江边住了整月,裤脚沾着泥,胡子挂着草屑,最后拍着胸脯说:\"蛟不是水患的根,水憋着才是!\"
他让人在江底钉了七根铁钉,按北斗七星的方位。钉子粗如儿臂,长过两丈,钉尖裹着烧红的铜,钉身铸满镇水的符咒。钉完那天,江面上腾起团黑雾,接着\"轰隆\"一声,像地底滚过闷雷。打那以后,秦淮河的水势确实缓了,可每逢暴雨,江底总传来闷响,像有人在敲大鼓。
\"那哪是龙吟?\"老艄公周伯蹲在船头补渔网,烟杆在船板上敲得咚咚响,\"我当年给陈大人撑过船,亲眼见他往钉眼里灌糯米浆。他说,江底有暗河,水憋得慌,得用钉子扎住,让水慢慢渗。\"
周伯的话没人信。渔户们说,他是在江里捞了三十年死鱼,脑子泡坏了。直到今年开春,县太爷请了省城的洋工程师来勘测。那戴眼镜的洋人扛着奇怪的仪器,在江边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指着江底喊:\"这里有暗河入口!七根铁钉的位置,正好卡在暗河的七个泄压口上!\"
消息像长了翅膀。渔户们炸了锅,王伯举着鱼叉要砸测量仪:\"你们懂个屁!那钉子镇的是千年恶蛟,动了要遭报应的!\"可县太爷拍了桌子:\"报应?去年大水冲垮了三个村子,死了八十口人,这叫报应?\"
挖钉那天,江滩上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周伯撑着船挤在最前头,眯着眼看工人们用铁钎撬钉子。第一根钉子刚松动,江底\"轰\"地冒起大股黑水,夹着腐草的腥气。人群里有人尖叫,说那是蛟的血;周伯却凑过去闻了闻——是铁锈味,混着点河泥的腥。
第二根钉子拔出来时,水更浑了。水面浮起些碎陶片,周伯蹲下身,用船桨拨拉——是宋代的瓷碗,釉色和他在旧书里见过的\"韩瓶\"一模一样。\"五十年前陈大人钉钉子时,底下就有这些东西。\"他抹了把脸上的水,\"那会儿我还小,跟着爹在江边捡柴火,亲眼见陈大人指挥人往江底填石笼。他说,暗河堵久了要发脾气,得用钉子当'开关'。\"
第三根钉子刚离地,江底突然传来闷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水面裂开道缝,像块被掰开的黑布,露出底下青灰色的岩石。岩石上布满蜂窝似的小孔,水从孔里\"咕嘟咕嘟\"往上冒,像有人在地下烧开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