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 女儿窑,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云影流光,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德镇往南三十里,有处叫\"青溪坳\"的山坳。山坳里藏着七十二座龙窑,窑火映得天都红了,可最里头那座废窑,常年锁着铁锁,砌着断砖——那是窑主陈老大专门用来埋女婴的\"活坟\"。
青溪的规矩:头胎生男,摆三天流水席;若生女,用红布裹了,趁夜丢进废窑。说是\"窑神收女\",实则是怕女娃分家产,怕断了陈家的香火。
陈老大娶了三房媳妇,头两房各生个带把的,第三房阿秀却连生三胎,都是女娃。前两个女婴被丢进废窑时,阿秀跪在窑前哭晕过三回;第三个女娃落地时,她咬着牙把孩子塞进灶膛下的地洞,用破棉絮裹了,每日半夜摸去喂米汤。
\"阿瓷、阿玉、阿鸾。\"她给三个女娃起了小名,\"你们是娘的瓷娃娃,得像窑里的瓷,越烧越硬实。\"
废窑的后墙有道半人高的裂缝,阿秀常带着女儿们从这儿钻出去。她教她们认土:\"高岭土白得像云,瓷石黑得像夜,掺在一起才成好胎。\"教她们看火:\"窑火红了是温,蓝了是熟,紫了......紫了要出宝贝。\"
三个女娃长得极像,都是细眉杏眼,笑起来有个小梨涡。她们跟着娘学拉坯,小手在陶轮上转得比风还顺;学上釉,釉浆在她们手里像活了似的,薄厚均匀得挑不出毛病。最奇的是阿鸾,她能在釉里调出七种颜色,烧出来的瓷器在阳光下会变,一会儿是桃花粉,一会儿是湖水蓝,像把彩虹揉碎了嵌进去。
\"这哪是瓷?\"有回阿秀擦着女儿们的手,看着釉面泛起的蝶翼纹,\"倒像是把蝴蝶关进窑里,烧化了翅膀。\"
\"就叫蝶瓷吧。\"阿鸾歪着头笑,发梢沾着釉粉,\"娘,等我们烧够了,给娘做件蝶衣裳,比绸缎还软和。\"
废窑的秘密藏了七年。直到那年春,陈老大带着大儿子来后山砍柴,迷了路,竟撞进了废窑的后巷。
\"爹!\"大儿子先喊起来,\"这儿有窑!\"
陈老大顺着柴刀往墙缝里一照,就见三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娃正蹲在地上,捧着个刚出窑的瓷碗。碗身浮着半透明的蝶纹,翅尖还沾着没褪尽的釉浆,在阳光下闪着珍珠似的光。
\"造孽!\"陈老大的柴刀\"当啷\"落地,\"你娘把你丢进活坟,你倒教她们烧窑?\"
阿秀从柴堆后窜出来,把三个女儿护在身后:\"她们是我养的!陈家要断香火,我偏要她们活成人!\"
\"活成人?\"陈老大红了眼,\"女娃子连田契都摸不得,活着也是赔钱货!\"他抄起块碎砖,\"今天我就替天行道......\"
\"爹!\"大儿子拽他袖子,\"您看那碗......\"
陈老大这才注意到,三个女娃脚边的竹筐里堆着几十件蝶瓷。有的像初开的玉兰,有的像振翅的蜻蜓,最妙的是只茶盏,釉色从盏心往外晕开,真像只蝴蝶正扑棱着飞出去。
\"这手艺......\"陈老大摸了摸茶盏,指尖被釉面烫了下,\"比咱窑里的师傅还强。\"
\"那便留着。\"阿秀硬着脖子,\"她们是我陈家的人,该活在明处。\"
可陈老大哪里肯依?当晚他便带着几个窑工,扛着锄头来扒废窑的墙。阿秀抄起烧窑的铁钳拦在前面,三个女儿抱着蝶瓷挤在娘身后,像三只护崽的母鹿。
\"要拆窑,先踩着我的尸首!\"阿秀的声音像敲在青石板上。
陈老大举着锄头的手顿了顿。他想起亡妻临终前说:\"你要是有个闺女,可别学那些没良心的......\"可他又想起族老们的话:\"陈家三代单传,要是让女娃分了田产,往后谁来守窑?\"
\"爹!\"大儿子突然拽他,\"您看天!\"
众人抬头,就见废窑的烟囱上落满了蝴蝶。青灰色的、月白色的、鹅黄色的,翅膀上的纹路像极了窑里的蝶瓷。最奇的是,每只蝴蝶的触须上都沾着点釉粉,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是窑灵显圣了!\"老窑工哆哆嗦嗦跪下来,\"莫要动女娃,她们是窑神的人间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