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4章 戏衣记,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云影流光,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扬州城的老戏园“春满堂”,门脸儿早褪了漆,檐角铜铃锈成黑疙瘩。戏班班主周鹤年蹲在后台,用破布擦着那身墨绿戏衣——袖口金线绣的“忠”字,针脚都开了花;后襟缀着的翡翠片,缺了半块,据说是前代名伶柳鹤年为护戏服,被地痞扯掉的。
“师父,东家又催了。”小徒弟阿平掀开门帘,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帖子,“明儿是城隍庙会,说好了唱《义侠记》,可……可咱们连个像样的角儿都没有。”
周鹤年摸了摸戏衣,布料硬得硌手。这是他师父传下来的,说是柳鹤年最后一次登台时穿的。那年柳鹤年演《义侠记》,演到“劫富济贫”那折,台上真飞进来只受伤的雀儿,他竟真的纵身去接,摔断了腿,从此退了戏台。戏衣便收在樟木箱里,再没动过。
“明儿让阿川上。”周鹤年突然开口。
阿平吓了一跳:“师父,阿川才十四岁,连水袖都甩不直!”
“就他。”周鹤年从箱底摸出个红布包,抖开是把旧银簪,“这是柳先生当年用的,插在帽上,戏魂就附上了。”
阿川缩在后台角落,正啃冷馒头。他本是街头要饭的,半月前被周鹤年捡回来,说是“戏班要绝了,总得有个能喘气的”。此刻听师父点名,手一哆嗦,馒头掉在地上。
第二日城隍庙会,老戏园挤得水泄不通。阿川扮的“铁面侠”上台时,戏衣突然发烫,像有人往他骨头里塞了团火。他踩着高跷,水袖甩得生风,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唱词,竟像从心里涌出来的——“说什么侠之大者,不过是人间一痴儿!”
台下喝彩声炸了锅。阿川却觉头晕,眼前忽明忽暗。恍惚间,他看见个穿墨绿戏服的身影站在后台,冲他笑:“小友,这戏,该我来唱。”
散场后,阿川回到后台,发现自己坐在柳鹤年的旧藤椅上,手里攥着半块翡翠。戏班的账本摊在桌上,他竟看懂了那些歪扭的数字——上个月欠米行的十五吊,前月买头面的八两……
“阿川?”周鹤年在门口喊,“该卸妆了。”
阿川摸着脸,脂粉黏在手上,黏糊糊的。他忽然想起柳鹤年的故事——那年在茶棚,他听老人们说,柳鹤年最后一次演出,演到“侠女殉情”时,真把头上的珠钗扎进了喉咙。血溅在戏衣上,洗都洗不掉,倒成了朵红牡丹。
从那以后,阿川变了。他不再偷懒,天不亮就去河边吊嗓;别人练水袖三遍,他练三十遍,腕子肿得像发面馒头。可怪事也跟着来了:他开始在梦里说胡话,一会儿喊“那恶霸欠我三吊钱”,一会儿喊“那姑娘的肚兜是靛青色的”。
最奇的是,他能“看见”戏衣里的东西。夜里收拾戏箱,他分明看见墨绿布料里浮着淡青色的影子——是个穿戏服的少年,正往袖里塞金叶子;转天,米行老板就送来了米,说“前儿梦到个穿绿戏服的小爷,说戏班该结粮了”。
“阿川,你这是……”周鹤年欲言又止。
阿川攥紧戏衣:“师父,我也想演《义侠记》,我要演得比柳先生还好!”
周鹤年长叹一声,从樟木箱最底层摸出个铁盒。打开来,是叠泛黄的信笺,最上面那张写着:“鹤年吾兄,见字如晤。前日听闻贵班新置戏衣,特奉上翡翠半块,以续前缘。弟近日得遇奇人,言此衣乃前朝侠女遗物,其魂附于衣,待有缘人承其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