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6章 指路藤,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云影流光,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光绪年间,太行山脚下有个叫鹿鸣村的小村子。村后是片漫山遍野的老林子,当地人管那叫\"迷魂渊\"——说是进了林子,哪怕带着罗盘也会转圈圈,等日头落山,准得被山鬼勾了魂去。
陈阿四却不信这个邪。他蹲在灶前添柴火,听着里屋妹妹阿桂压抑的咳嗽声,铁炉钩在灶膛里敲得咚咚响:\"娘,明儿我进山采药去。村头老周头说,鹰嘴崖下的岩缝里长着野山参,叶子油绿得能滴油,挖回来熬参汤,阿桂的咳就能止住。\"
灶膛里的火光映着墙上歪歪扭扭的草药图,那是阿四上个月跟着老郎中孙伯学的。阿桂今年才八岁,去年冬天染了寒症,大夫说要长白山的野山参吊命,可那东西金贵得很,村里谁家买得起?阿四咬咬牙,把娘给的最后一吊钱塞进布囊,又在腰间别了把砍柴刀——有刀在,总能劈开些荆棘。
第二日天没亮,阿四就往迷魂渊去了。他腰里别着水葫芦,肩上挂着罗盘,沿着山雀叫的方向走。可到了晌午,日头正毒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不对劲了。刚才还在脚边的溪流不见了,刚才明明朝东走的,这会儿回头看,来路竟像团乱麻似的缠在树杈间。
\"许是转晕了。\"阿四擦了把汗,掏出罗盘。可那磁针晃得跟抽风似的,一会儿指南,一会儿指北,最后\"咔\"地一声断成两截。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孙伯说过的话:\"迷魂渊的林子会吃方向,莫要信自己的眼,莫要信手里的器物。\"
天擦黑时,阿四蜷在棵老槐树下。树叶沙沙响,像有人在耳边吹气。他摸了摸怀里的布囊——半块冷馍渣,是早饭时娘硬塞的。阿桂的咳嗽声在耳边响起来,他咬着嘴唇站起来,跌跌撞撞往前闯。
忽然,前方的灌木丛里闪过一点微光。阿四揉了揉眼,那光像萤火虫,却比萤火虫亮,是幽蓝的,顺着藤蔓爬,在树杈间织成张网。他凑近了看,那藤蔓有拇指粗,表皮泛着青,每片叶子都像小月亮似的发光,叶脉里流淌着银线。
\"指路藤?\"阿四想起孙伯讲过的传说。说是迷魂渊里有种奇藤,专给迷路的人指道,可你要折它一段,它就把你的方向感吃了去。出了林子,你就像没了魂的木偶,东南西北全靠别人说。
\"阿桂的咳等不得了。\"阿四咬咬牙,抽出砍柴刀。藤蔓似乎感觉到了什么,银线猛地一颤,发光的叶子簌簌往下掉。阿四刚要退,却见藤蔓顶端的分叉处,正对着东北方——那里是鹰嘴崖的方向!
他颤抖着折下一段藤蔓,刚触到断口,藤蔓突然活了似的蜷曲起来,像条小蛇钻进他的袖管。阿四撒腿就跑,也不辨方向,只跟着藤蔓在袖管里的动静走。也不知跑了多久,眼前突然开阔,鹰嘴崖的峭壁就在眼前,岩缝里果然长着株野山参,五品叶,参籽红得像玛瑙。
阿四扑过去,小心翼翼把参挖出来,用布包好揣进怀里。等他直起腰,却发现四周的景物都模糊了。刚才还亮着微光的藤蔓不知去向,山风卷着松涛声灌进耳朵,他却分不清哪边是东,哪边是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