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9章 石心语,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云影流光,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闽北的乌岩山终年罩着层青雾,山脚下住着个叫“石窝”的小村子。村里的娃子打小就听阿公们讲:“乌岩山里头有群会说话的石头,可那话不是谁都能听的——得把鞋袜脱个干净,赤条条踩在石子上,再把心思捋得直溜溜的,石头才肯跟你唠两句。”

我那年刚满十六,跟着陈阿公上山采石耳。陈阿公是村里最老的采药人,七十岁的人,脚底板磨得跟块老树皮似的,走山路比猴儿还利索。他总说:“山里的活物都通人性,你敬着它,它便护着你。”

那日天没亮就出发,陈阿公背了竹篓,我揣了块冷馍。爬到半山腰时,日头刚冒出尖儿,照得山谷里的雾像团棉花似的散了些。陈阿公突然停住脚,蹲下来扒拉脚边的碎石:“小崽子,把鞋脱了。”

“咋?”我低头看自己沾了泥的布鞋,“山里露水重,赤足要扎脚的。”

陈阿公笑出满脸褶子:“你当那些石头是铁打的?它们盼着有人踩踩,解解乏呢。”他说着就甩了鞋,露出脚底板——果然,老茧厚得像层硬壳,“你试试,先踩软和的地儿。”

我咬咬牙,把鞋袜一扔,光脚踩在青石板上。凉丝丝的,倒不怎么疼。陈阿公指了指前面的石崖:“你听。”

我屏住呼吸。山风裹着松涛声灌进耳朵,可仔细听,真有股细弱的响动——像是有人趴在石缝里哼曲儿,又像是泉水冲过细沙。陈阿公蹲下来,把耳朵贴在石头上:“听出来了不?这是后山的石斑鸠在唤伴儿。”

我凑过去,耳朵刚贴上石面,忽觉一阵麻酥酥的,像有蚂蚁顺着脊梁骨往上爬。那声音更清晰了:“东头第三块青岩下,暗河弯弯绕;西坡老松根底下,藏着前朝的银苗……”

“银苗?”我惊得差点跳起来。

陈阿公赶紧捂住我的嘴:“小声些!这石头说的是地底下的宝贝。”他指了指西坡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松树,“老辈儿说,乌岩山底下压着条暗河,可谁也没找着过。上个月王屠户家挖井,挖到三丈深,石头缝里渗出股银水,才捞了半块碎银——敢情是暗河的支脉通到这儿了。”

我盯着脚边的石头,越看越稀奇。那些巴掌大的青岩块,表面坑坑洼洼的,有的还嵌着贝壳似的纹路。陈阿公说,那是地脉灵气凝的,每块石头都记着山里的事儿:“你踩得久了,它们才肯把藏了千年的话掏出来。”

从那以后,我常跟着陈阿公赤足上山。起初只觉得石子硌脚,可走得多了,脚底板生出层薄茧,倒像踩在棉絮上似的舒服。石头的话也听得越来越真切——它们说,山南的野樱树底下埋着块陨铁,说北坡的岩缝里有治刀伤的金疮药,还说,今年的梅雨季要来得早,得提前修好堤坝。

那年入夏,天旱得邪乎。村里的老井干了底,田里的稻苗都蔫成了黄纸。村长急得直拍脑门:“再不下雨,今年要饿死人喽!”

我蹲在井边发呆,赤足踩着井沿的青石板。石头突然“嗡”地响了一声,我耳朵一热,听见细微的声音:“暗河……暗河通到村东头……往下挖三尺……”

我撒腿就往家跑,撞开陈阿公的门:“阿公!石头说了,暗河在村东头!”

陈阿公老眼一瞪:“你小子莫要胡诌!暗河要是那么好找,老辈儿人早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和离书撕一半,王妃有孕了

六出祁山

出狱即离婚,高冷未婚妻上门领证

小蟹呀

冻死在儿子家门前

今天不emo

大小姐重生七零,冷戾大佬掐腰哄

绿竹缥缈

寄生家园

绿小霜

从女子监狱开始龙啸九州

强仔很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