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赴任
鱼又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章 赴任,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鱼又夏,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道了,爷!”
“小叔!”一声清脆的叫喊从后传来。姜揽月提着裙角跑来,不由分说塞过来一个锦囊:“小叔,这是我跟娘偷偷学的针线,送....送你...”
姜揽月磕磕巴巴道。
姜淮看见姜揽月扭捏的攥着裙摆。
他打开香囊一看,里面装着晒干的桂花和艾草,香气扑鼻。
锦囊内衬上用红线绣着小小的“平安”二字,针脚虽然歪歪扭扭,却能想象这个侄女在灯下笨拙运针的模样。
“娘说,小叔总给我带东西,我没什么送小叔的,就做了这个!”
姜淮一笑,将锦囊系在了腰部,“挺好看的,谢了,揽月。”
姜揽月也一笑。
这时,村里有个老寿星公也走过来。
手里捧着个粗陶罐:“状元郎,这是老朽从村里各家各户灶台取的百家土。”
那老人颤巍巍地揭开陶罐的红布封口,“状元公!到了京城,你若水土不服,挑一撮冲水服下,比什么药都灵验。”
姜淮郑重接过,只见罐中泥土有的还带着草根,这哪里是土,分明是乡亲们的一片赤诚。
姜淮深深作揖:“各位父老乡亲,谢了,姜淮定不负乡亲厚望。”
之后他整了整衣冠,对着家人和乡亲们深深三揖,然后转身登上马车。
马车缓缓启动,八名护卫骑马前后簇拥着。
姜淮忍不住掀开车帘回头望,只见姜家人和乡亲们的身影日渐模糊。
等转过一道山梁,竹溪村的轮廓彻底消失。
之后姜淮前往青州,凌霄府学。
此刻,凌霄府学的大门前,两株百年银杏披红挂彩,金黄的叶子与绸带交相辉映,煞是喜人。
因为姜淮要荣归府学,整个学宫比过年还要热闹三分。
辰时刚过,知府大人的八抬大轿就已停在学宫门外。
崔知府穿着簇新的孔雀补子官服,不住地捋着胡须往官道尽头张望。
他身旁站着府学王教谕,王教谕也特意换上了洗得发白的深蓝直裰。
几年前,姜淮来府学读书时,他常穿的就是这件。
“来了!状元公来了!”守在路口的小吏飞奔来报。
姜淮穿着青色袍服。
“下官参见状元公!”崔知府看见姜淮,领着众官员疾步上前,就要行礼。
姜淮早已抢先一步扶住知府:“恩师折煞学生了!”
“没想到,你这次竟然一举连中六元,此谓我大黔百年之幸啊!下官得瞻文曲,真是三生有幸啊!”崔知府捋了捋胡须感慨道。
“恩师过誉了,学生也只不过侥幸……”
正说着。
“哈哈哈,我们的大状元回来了。”洪钟般的笑声从人群后传来。
姜淮一看,是府学山长曹元白。
只见曹山长虽已年过六旬,腰板却挺得笔直。
“学生拜见恩师!”姜淮连忙上前揖了一礼。
“哈哈哈,好啊,景行,走,先去明伦堂。老夫总觉得明伦堂那“学达性天”的匾额写得不够力道,今日想要状元公重新题字!”
姜淮一听,当即谦虚拱手,“山长大人,学生岂敢班门弄斧!”
“我说你可以就可以!”
之后众人哄笑着往学宫深处走去。
到了照壁前,姜淮接过狼毫,沉吟片刻,挥毫写下“致知力行”四个大字。
众人一见,纷纷喝彩。
这个时候,明伦堂前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学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