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锦州市《太和区》,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辽宁锦州的城市版图中,太和区占据着极为独特的位置。它环绕锦州市主城区,土地面积约221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约14万,虽不是人口密集的繁华大都市模样,却以自己独有的节奏,稳健地发展着,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区域格局:街道与乡村的多彩风貌

太和区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新民、女儿河、大薛、营盘是涉农街道,太和则为非涉农街道,共辖55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 。

新民街道,位于太和区的重要方位,农业与商贸在此交融发展。这里的村落,田野里农作物茁壮成长,蔬菜种植基地生机勃勃,为城市提供着新鲜的蔬菜瓜果。同时,街道上的集市热闹非凡,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村民们在此进行着日常的交易,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息。街道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女儿河街道,因临近女儿河而得名,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乡村景色宜人,河流两岸绿树成荫,农田灌溉便利。女儿河街道不仅农业发达,还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街道内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古老的石桥、传统的庙会等,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大薛街道,以其独特的农业特色而闻名。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尤其是水果和花卉种植颇具规模。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果园里果香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大薛街道还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营盘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既有繁荣的农业生产,也有活跃的工业企业。街道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形成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营盘街道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水电等条件,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太和街道,作为非涉农街道,是太和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这里高楼大厦林立,商场、超市、写字楼等一应俱全。街道上的商业街热闹繁华,各类商店应有尽有,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太和街道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历史溯源与文化脉络:岁月长河中的传承

太和区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轨迹与中国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这里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古“辽西故道”“辽西走廊”成为连接关内外的黄金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史的长河中,区境西至河北燕山,东至辽宁盛京,是中原华夏族政权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前沿阵地,其建置沿革也随着双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虞舜时期,太和区属幽州地,幽州作为古代九州之一,地域广阔,太和区在那时就已纳入华夏文明的版图。夏禹时,并幽州入冀州,太和区随之属冀州地 ,行政区划的调整见证着时代的更迭。

春秋时期,太和区属燕国地 ,燕国在此开拓疆土,发展经济,为太和区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公元前300年,燕国遣大将秦开击败东胡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此时太和区域属辽西郡,正式成为中原王朝郡县体系的一部分。

秦代时,分天下为36郡,实行郡县两级制,太和区境仍属辽西郡 ,秦朝的大一统格局进一步巩固了这里的行政归属。西汉时,置徒河县(今锦州)、宾徒县(今锦州附近)、狐苏县,太和区境属宾徒县,随着郡县的设置,人口逐渐聚集,农业和商业也开始发展。

东汉时,于幽州刺史部境内置辽东属国,太和区境仍属辽西郡,归辽东属国所辖 ,特殊的行政设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民族关系。三国时期,魏合平州入幽州,太和区属幽州昌黎郡 ,三国的纷争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动荡,但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西晋时,太和区属平州(今辽阳)昌黎郡 ,行政区划的调整体现了政权更迭下的区域管理变化。南北朝后魏时,属营州(今朝阳)昌黎郡,北齐时,属营州地,在这一时期,战乱频繁,但太和区的文化和经济仍在艰难中传承和发展。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太和区属辽西郡,后改属柳城郡(今朝阳) ,隋朝的统一为太和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辽天赞三年(924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治永乐县(锦州老城区),锦州自此而名 ,“将汉俘安置在临潢县、长春县、定霸县、龙化县、武安州、泽州、兴中县、锦州”。这一时期,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在建筑、艺术、民俗等方面都对太和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1931年,本区境沦为日本殖民地,翌年属伪奉天省锦县,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伪康德元年),属锦州省锦县,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伪康德四年)属伪锦州省锦州市 ,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太和区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抵抗,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文化。

1945年9月4日,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区进驻锦州市后,境内15区、16区、17区、18区、19区、21区,21区属锦州市政府 ,太和区迎来了解放的曙光。1946年3月(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锦州市政府成立,境内新民区、大岭区、西关区、小岭区、南山区、女儿河区、百股区均属国民党锦州市政府 ,短暂的政权更迭并未改变太和区人民对和平与自由的渴望。

1948年10月,锦州解放,11月,中共锦州市工委改国民党时期的10个区合并为6个城区,2个郊区。时境内有第五、第六、第八区隶锦州市人民政府。境内的大许、十五里、大齐、小齐、二屯、三屯、流水堡、葛王碑、大薛、李相10个行政村属锦县第三区,后白庙子、女儿河、腰汤河子、姜家屯、大洼屯、西白庙子、王胡台、沙河堡、金厂堡、地藏寺10个行政村锦县第四区,桃园村、锦湖村属锦县第七区 ,从此,太和区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1949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境内57个农会改建56个村政府 ,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7月,撤百股、新民、女儿河三个区,设11个乡1个镇,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区域管理。

1957年5月4日,锦州市设农村工作办事处,是太和区成立之前的第一个统一办事机构 ,为太和区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1962年1月11日,改锦州市农村工作办事处为锦州市郊区工作办事处,仍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62年11月1日,经郊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属锦州市人民委员会 。1968年3月,成立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属锦州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4月26日,撤销锦州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经郊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锦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 。1983年1月1日,郊区划为市区,更名为太和区人民政府,属锦州市人民政府至今 ,从此,太和区在新的体制下不断发展壮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太和区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虽然没有那些名震天下的超级巨星,但这里走出的平凡英雄同样值得铭记。在战争年代,有无数热血青年投身革命,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太和人。在和平时期,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学者、艺术家从这里崭露头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拼搏奋斗,为太和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文化领域,太和区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面塑等,代代相传,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剪纸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和花卉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刺绣作品色彩鲜艳、针法细腻,展现了女性的心灵手巧;面塑艺人则用面团塑造出各种形态逼真的神话人物、历史故事角色,让人赞叹不已。此外,太和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二人转、大秧歌等,每逢节日庆典,人们都会欢聚一堂,欣赏这些充满地方特色的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笔架山风景区

笔架山风景区是太和区最着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渤海大街1号 ,是国家4A级景区。它以笔架山岛和“天桥”为主要景点,分为岛上游览、海上观光、岸边娱乐、沙滩海浴和度假休养五个区域 ,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8平方公里 。

笔架山岛宛如一座巨大的笔架横卧在大海之上,山上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点密集。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沿途可以欣赏到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三清阁等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三清阁是笔架山的标志性建筑,它是一座全石结构的建筑,共六层,高26.2米 ,阁内供奉着众多道教神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站在三清阁的顶层,可以俯瞰整个笔架山岛和周边的海景,海天一色,美不胜收。

“天桥”是笔架山风景区的一大奇观,它是一条由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通道,随着潮汐的涨落时隐时现。每天潮落时,“天桥”便会露出水面,人们可以沿着这条神奇的通道步行上岛;而当潮涨时,“天桥”则会被海水淹没,笔架山岛就变成了一座孤岛。行走在“天桥”上,脚下是清澈的海水,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北普陀寺

北普陀寺位于太和区北普陀山的西北部 ,是辽西地区着名的佛教圣地。这座古刹始建于辽代,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庄严神圣的风貌。

步入寺内,古木参天,清幽宁静,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纷扰。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北普陀寺是观音菩萨的印化道场,以供奉观音菩萨而闻名。寺内的观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慈悲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世间众生。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上香祈福,香烟袅袅,梵音阵阵,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寺内还珍藏着众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珍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宗教文化,北普陀寺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满山,冬有银装素裹,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在这里,人们可以聆听晨钟暮鼓,感受佛法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漫步于庭院之中,欣赏自然风光的宁静与美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论攻略病娇反派的100种方法

芒芒雪媚娘

禽满四合院:入职保卫处,击毙贾东旭

清蒸大白蛆

千面追妻:逾朝的火葬场通关实录

霉球球儿

特种兵之女主的军旅生涯

熊熊头疼

九龙夺嫡:从废柴皇子到永恒天帝

我吃青苹果

首长,你家崽崽又去他国搬库房了

墨月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