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回去吧,忙完了
卡门线上的幽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回去吧,忙完了,从404空军基地开始的星海征程,卡门线上的幽灵,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的定制机吗……”
廖勇皱起眉头,开始思考起来。
说实话,他对独行隼已经非常非常非常满意了。或者说,任何一个飞行员都很难在独行隼上找到什么缺点。
战斗机飞行员对一架战斗机的评价无非那么几点,飞行性能,操纵性,信息获取能力,人机功效和安全性。至于火力?那反倒在其次了,反正战斗机上固定的武装,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有一门或者两门激光机炮。
什么?你说导弹?导弹那是挂载武装,战斗机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高度以及更好的位置把导弹发射出去。至于命中了之后的威力,独行隼发射的导弹和超级闪电隼发射的导弹也没什么差。
就以上几点而言,独行隼毫无疑问是一台完美的飞机。
飞行性能算是独行隼的看家本领,要知道,其原型xtA-119本就是对xtA-11的深度改良,而xtA-11的双可动垂尾,三翼面可变后掠翼布局本就是极度倾向于高机动性的设计,更何况独行隼还是在xtA-119之上,进一步进行气动优化改良的呢?
当然,抛开发动机不谈去讲飞行性能就是耍流氓,但是独行隼那两台tRR-199.mav是典型的三代半发动机,除了没有再加温段,也就是在燃烧室后进一步增加涡前温度的设备之外,和tRR-177E\/A相比没有什么太多的区别。这两台发动机,每一台都拥有30.6吨的澎湃动力,再加上全机使用量子晶体材料制作,这使得独行隼的机体强度相比于xtA-119提升了两倍之外,重量还减轻了45%。
当然,这个减轻了45%,指的是全机净重,即不搭载推进剂和挂载弹药的重量。而根据联邦标准,战斗机计算推重比的时候,需要以标准出击状态下的总重量计算,独行隼的这一标准和超级闪电隼没有区别,均为24吨。换句话说,独行隼的挂载能力,比超级闪电隼强了45%。
而在操纵性方面,独行隼虽然没有在飞控系统上进行迭代,但是因为要搭载爱丽丝,所以机载的计算机系统的算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再加上定制型的第四代座舱系统,不论是操纵杆和方向舵,其敏感度和反馈都已经得到了极其充分的调校。
论信息,除了先进数据链这种标配之外,独行隼虽然没赶上量子雷达验证完成,并且受限于机身,供电能力也比不上双四代堆的圣剑,因此无法搭载量子雷达,但是其上搭载的主被动综合,多种探测系统协同自适应谱系雷达系统的性能也是远远超出了“战斗机”这一概念的。这套系统兼顾了搜索,跟踪,精确探测、光学探测以及电子战能力,完全可以当一架小型预警机用。
至于人机功效,有爱丽丝这种超级人工智能在,配合上定制座舱,那人机功效可以说是不能更强了。廖勇甚至可以在转场飞行的过程中睡一觉,从起飞到降落全部交给爱丽丝。至于机舱内部,绝大部分常用的按键都被集成到了操纵杆和油门杆上,只有部分在空战中几乎用不到的必要按键做了独立处理,安置在了中控台下方。而就算是这些按钮,按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
安全性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娜塔莉亚当时被导弹命中,机翼都折断了一半,机舱盖都被破片击穿的情况下,娜塔莉亚都安然无恙,甚至操控着如此破损的战斗机返回了基地。这是独行隼以及女王隼安全性最直观的表现。
因此,你现在要廖勇说自己的新定制机要怎么样,那他在真的开上圣剑飞两圈之前,他还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说实话,想不出来。”于是,他就这么回复给了李听寒。
“想不出来?”
“独行隼已经算是基于闪电隼这个框架,开发出来的最完美的机体了。”廖勇对李听寒说,“我之前开的除了教练机之外,就只有闪电隼和流星,你现在要我基于圣剑去思考我的下一代定制机,说实话有点难为我了。”
“是啊。”娜塔莉亚也表示同意,“说到底,我们还没飞过圣剑呢。”
“这不是某人躺病床了吗?”李听寒翻了个白眼,“只不过我今天问了医生,你的恢复比想象的要快,大概再过个三五天就能宣布出院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廖勇一听,高兴的差点蹦起来。
“就算好了,试飞的时候你也得悠着点。”李听寒对廖勇说,“之前试飞的时候,我用你飞独行隼的数据给我们的试飞员用,结果你也看到咯,飞行包线相比于独行隼都是巨幅提升,数据映射算法没法处理,给我们的功勋试飞员都弄进医院去了,你可别到时候一不小心,又拉了几个超高G机动又把自己飞进病房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