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7章 汉纪三十 王莽下,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闰月丙辰日,王莽大赦天下。
郎官阳成修献上符命,说应该选立民母;又说:“黄帝因为有一百二十个女子而成为神仙。”王莽于是派遣中散大夫、谒者各四十五人,分别到全国各地,广泛采集乡里众人推崇的淑女名单上报。
王莽忌惮汉高祖庙的神灵,派虎贲武士进入高庙,拔剑向四面击打,用斧头破坏门窗,用桃汤和赭鞭洒扫墙壁,还让轻车校尉住在里面。
这一年,南郡的秦丰聚集了将近一万人;平原女子迟昭平也在黄河险要处聚集了几千人。王莽召集大臣询问抓捕盗贼的策略,大臣们都说:“这些盗贼就是上天要囚禁的行尸走肉,死期马上就到了。”前左将军公孙禄被征召来参与讨论,公孙禄说:“太史令宗宣,掌管星象历法,观测气象变化,却把凶兆说成吉兆,扰乱天文,误导朝廷;太傅平化侯唐尊,用虚伪的行为骗取名位,简直是残害他人子弟;国师嘉信公刘歆,歪曲《五经》,破坏师法,让学者们感到疑惑;明学男张邯、地理侯孙阳,推行井田制,使百姓失去土地产业;羲和鲁匡,设立六筦制度,让工商业者陷入困境;说符侯崔发,阿谀奉承以取悦皇上,使得下情不能上达。应该杀掉这几个人来安抚天下!”又说:“匈奴不可以攻打,应当与他们和亲。我担心新朝的忧患不在匈奴,而在国内啊。”王莽听了很生气,让虎贲武士把公孙禄架了出去,但也稍微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把鲁匡降职为五原卒正,因为百姓对鲁匡怨恨指责。六筦制度并非鲁匡一人所创,王莽只是为了平息众人的不满才把他降职。
当初,各地百姓因为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才起来当盗贼,他们渐渐聚集在一起,时常想着年成好了就回到家乡。这些人虽然多达数万,但不敢攻占城镇,只是四处抢掠食物,每天能吃饱就行。各地的长官、州牧、太守大多是在混乱中被士兵杀死,盗贼并不是非要杀他们,可王莽始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这一年,荆州牧征发两万应急部队去讨伐绿林盗贼。盗贼首领王匡等人率领部众在云杜迎击,大败荆州牧的军队,杀死数千人,缴获了全部辎重。荆州牧想往北撤退,盗贼马武等人又拦截攻击,用钩子钩住荆州牧车子的挡泥板,刺杀了他的陪乘,但始终不敢杀荆州牧。盗贼接着攻占了竟陵,转而攻打云杜、安陆,抢掠了很多妇女,然后回到绿林山中,人数达到五万多,州郡无法控制。还有,大司马的属官到豫州巡查,被盗贼抓住,盗贼把他送到县里。这名属官回来后,上书详细报告了情况。王莽大怒,把他关进监狱,认为他是在欺骗朝廷,还下诏责备七公说:“官吏,就是要治理事务。宣扬德政,明示恩惠,来管理养育百姓,这是仁爱的做法。抑制豪强,督察奸邪,抓捕诛杀盗贼,这是正义的节操。现在却不是这样。盗贼一出现就抓不到,甚至成群结党拦截乘坐驿车的官员。逃脱的官员还胡乱说:‘我责备盗贼:“为什么要这样做?”盗贼说:“因为贫穷啊。”盗贼还护送我出来。’现在一般人的议论大多都是这样。只因贫困饥寒而犯法为非作歹,大的就是成群当盗贼,小的就是小偷小摸,不过这两种类型。现在竟然成百上千人结伙谋划,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难道能说是因为饥寒吗!七公要严格告诫卿大夫、卒正、连率、众尹,认真管理养育善良百姓,赶紧抓捕消灭盗贼!要是有人不齐心协力痛恨狡猾的盗贼,却胡乱说这是因为饥寒造成的,就马上抓捕关押,追究他的罪责!”于是下面的官员更加害怕,没人敢说盗贼的真实情况,州郡又不能擅自发兵,盗贼因此越来越难以控制。只有翼平连率田况向来果敢,征发十八岁以上的百姓四万多人,发给他们兵器库里的武器,并立下契约。樊崇等人听说后,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地界。田况自己弹劾自己并上奏,王莽责备田况说:“没有赐给你虎符你就擅自发兵,这是擅自用兵,犯了乏兴之罪。因为你保证一定能消灭盗贼,所以暂且不治你的罪。”后来田况主动请求出界攻打盗贼,所到之处都打败了盗贼。王莽下玺书让田况兼任青州、徐州二州牧的事务,田况上奏说:“盗贼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地方官吏和同伍的人就能抓住他们。问题出在长官们不重视,县里欺骗郡里,郡里欺骗朝廷,实际有一百人只说十人,实际有一千人只说一百人。朝廷疏忽,不及时督促责备,于是盗贼蔓延到好几个州,这才派遣将帅,派出很多使者,相互监督催促。郡县的官员忙于应付上级,回答各种诘问,准备酒食,提供物资费用,只求不被斩首,根本没时间再去担心盗贼、处理公务。将帅又不能亲自带领官兵作战,一交战就被盗贼打败,官吏的士气逐渐低落,白白耗费百姓的钱财。之前有幸得到赦免的诏令,盗贼本想解散,可有的反而遭到拦截攻击,他们害怕逃进山谷后被消灭,就互相转告。所以郡县投降的盗贼更加惊恐,害怕被欺骗杀害,又因为饥荒容易冲动,十天之内就又聚集了十多万人,这就是盗贼增多的原因。现在洛阳以东,一石米价值两千钱,我看到诏书说要派遣太师、更始将军。这两人是重要的大臣,随从众多,所到之处民穷财尽,如果随从少了又无法向远方示威。应该赶紧选拔州牧、郡尹以下的官员,明确赏罚,收容那些离乡的百姓;没有城墙的小封国,把老人和小孩迁到大城市中,储存粮食,合力坚守。盗贼来攻城,攻不下来;他们所经过的地方没有食物,就没办法成群聚集。这样一来,招抚他们一定会投降,攻打他们就能消灭。现在再多派将帅,郡县的百姓会更痛苦,反而比盗贼带来的危害还大。应该把乘坐驿车的使者都召回,让郡县得到休息。把青州、徐州的盗贼问题交给我田况,我一定能平定。”王莽忌惮厌恶田况,暗中派人取代他,派使者赐给田况玺书。使者到了之后,见到田况,就命令取代他监督军队,让田况往西到长安,任命他为师尉大夫。田况离开后,齐地就陷入了败乱。
评论
地皇二年,王莽统治下的新朝可谓是乱象丛生,危机四伏。从宫廷内部来看,王莽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儿子与妻子侍女通奸并谋划杀他,最后落得儿子、儿媳自杀的悲剧,尽显其家庭关系的扭曲与混乱,也侧面反映出王莽专制统治下的压抑氛围。在对外军事上,对青州、徐州盗贼以及句町的征讨均以失败告终,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让百姓深受军队放纵之苦,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经济方面,为攻打匈奴转运大量物资,加重了百姓负担,而私自铸钱处罚变更后,犯法者众多,大量百姓沦为奴婢,苦不堪言。在对待盗贼问题上,王莽刚愎自用,不听取公孙禄等大臣的合理建议,反而对如实汇报情况的官员治罪,导致官员不敢言贼情,盗贼势力愈发壮大。田况虽有能力且提出了合理的平贼策略,但因王莽的忌惮而被调走,齐地随即陷入败乱。王莽的种种举措,表明他已无法正确应对国家面临的诸多危机,其统治已经完全失去民心,新朝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离覆灭已为时不远,百姓也将继续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