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平六年(公元63年 癸亥年)

春天,二月,王雒山挖出一个宝鼎,被进献给朝廷。夏天,四月甲子日,明帝下诏说:“祥瑞的降临,是为了回应有德行的人;如今政治教化多有不正之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易经》说:‘鼎象征三公,’难道是公卿们履行职责得当才这样吗!赏赐三公每人五十匹帛,九卿、二千石官员赏赐一半。先帝下诏书,禁止人们上书言事时称皇帝圣明,然而近来奏章中很多浮夸不实之词;从今往后,如果再有过分称赞、虚假称誉的内容,尚书都应该压制下来,不予理会,以此表示朝廷不会被谄媚之人欺骗。”

冬天,十月,明帝前往鲁地;十二月,又前往阳城;壬午日,回到宫中。

这一年,南单于适去世,单于莫的儿子苏继位,成为丘除车林鞮单于;几个月后,苏又去世了,单于适的弟弟长继位,成为湖邪尸逐侯鞮单于。

评论

永平四年至六年,东汉在政治、边疆及宗室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东汉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治上,官员任免调整频繁,司徒、司空更替,体现出朝廷对政务管理的动态调整。梁松因罪被诛,反映出朝廷对官员品德与言行的严格要求,维护了朝廷纲纪。同时,从郑众拒绝太子和山阳王私下邀请一事,可看出当时对皇室成员与外界交往有明确规范,意在防止权力滥用和不正当关系滋生,保障政权稳定。

边疆局势方面,北匈奴对五原、云中的侵犯,凸显了东汉边疆面临的威胁,而南单于击退北匈奴,表明东汉与南匈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疆安全。这一时期边疆的动荡促使东汉持续关注边疆防御与民族关系的处理。

宗室事务上,东平王刘苍主动请辞辅政回到封国,反映出宗室在权力与地位面前的谨慎态度,也体现了明帝对宗室权力的把控与平衡,既同意刘苍归藩,又保留其将军印绶,确保宗室势力既不威胁皇权,又能在必要时为朝廷效力。而窦融家族因子孙不法而衰落,展现出朝廷对宗室贵族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维护了法律的公正与朝廷的权威,避免宗室势力过度膨胀而扰乱朝纲。

此外,宝鼎的出现引发了明帝对朝政的反思与对祥瑞态度的明确,既重视祥瑞背后象征的德行,又反对浮夸不实的言辞,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朝廷务实的政治风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靠现代知识养家送儿考科举

挖坑埋烦恼

通天重生,镇压洪荒

张百忍

出狱后,大小姐她杀疯了

紫沐夏

人在东京,猎杀噩梦

驯为鹰犬

诡幻灵

白虎大圣

我在废土肝熵值

青铜殿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