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7章 推行‘蒙学令\\’,落花冢,颍川慧,乐可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秋的庆国,大地流金。
不再是往昔记忆中青黄不接的贫瘠,放眼望去,是无垠的、沉甸甸的稻浪,在阳光下翻涌着令人心安的橙黄。
官道两侧,新起的青砖瓦房取代了低矮的茅屋,炊烟袅袅间,竟有炖肉的香气随风飘散。
各州郡的集市上,货郎担子里不仅有针头线脑,更添了棉布、铁器、甚至精巧的玻璃小镜,讨价还价声中透着股富足的底气。
京城朱雀大街两侧,挂着“庆国第一织造厂”、“津州机器局分号”、“南洋香料精炼坊”等醒目招牌的铺面鳞次栉比,蒸汽机低沉的轰鸣声隐隐从城郊传来,与城内车水马龙的喧嚣交织,谱写着前所未有的、充满力量感的繁荣乐章。
太极殿内,户部尚书捧着厚厚的奏本,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皇上!自从苏圣女推行新农法,遍设农械坊,今岁全国粮赋较三年前增十成!各州郡官仓皆满!工部所呈,仅京城及周边三郡,新式织机厂、铁器坊、玻璃窑、水泥厂等大小工坊计二百三十七处,吸纳流民、农户子弟做工者,逾十万人!商税激增,国库充盈,前所未有!”
阶下文武百官,无论昔日是否心存疑虑,此刻望着御座旁那抹沉静的靛青身影,眼中皆只剩下由衷的敬畏与折服。
粮仓满,工坊兴,商路通,国势蒸腾如朝阳!
这一切,皆始于当年那个一手点燃了这燎原星火的女子。
然而,苏落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足以彪炳史册的功绩上。
她微微侧首,望向殿外澄澈高远的秋空,声音清越,穿透了殿内因富足而生的喜悦:“粮足,工兴,商盛,此为根基。然根基之上,需有栋梁支撑,方成参天大厦。栋梁何来?唯在蒙童!”
她转身,面向李宸,亦是面向满朝文武,掷地有声:“臣请皇上旨意,推行‘蒙学令’。凡我大庆疆域之内,州设州学,郡立郡学,县有县学,乡建乡塾!凡适龄童子,无论男女,无论出身贫富,皆可免费入学!习文字,明算数,知农工,通商略!学堂之资,由朝廷拨付,地方筹措,商贾亦可捐资办学,朝廷予以嘉奖!此乃,为国储才,为万世开太平!”
“轰——”
大殿内先是一片死寂,旋即爆发出比刚才更为剧烈的震动!
免费入学?遍及乡野?无论男女贫富?
这简直是颠覆千百年来的伦常!
这需要何等庞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撑?
但无人敢直接质疑。因为这是苏落提出的!因为她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她的每一个看似惊世骇俗的构想,最终都化作了庆国腾飞的羽翼!
短暂的沉寂后,是如潮的附议声!
纵然心中仍有惊涛骇浪,但粮仓满溢的铁证和工坊轰鸣的现实,给了所有人信心。
这不再是空谈,而是苏圣女勾勒出的、触手可及的未来!
“准!”
李宸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决断与难以抑制的激赏,响彻大殿。
“即颁‘蒙学令’,昭告天下!着吏部、户部、工部协同苏圣女,拟定细则,速速推行!凡阻挠办学、克扣学资、歧视寒门者,严惩不贷!此乃国策,功在千秋!”
圣旨的金黄绢帛带着油墨的清香,在深宫各处传递。
映月宫中,熏炉暖香,锦帐低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